第 1 页 共 1 页 贵州日报/2019 年/5 月/22 日/第 006 版 理论周刊 新论 强化“四力” 发现贵州 省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 徐静 近期,《求是》杂志在同一期重磅推出两篇反映贵州脱贫攻坚成就的文章:一篇是孙志刚书记署名的《牢记嘱托 感恩奋进 决战贫困》,一篇是求是杂志社、贵州省委联合调研组署名的《为了彻底撕掉千百年来的贫困标签》。求是杂志社这一创新性举措,既体现了其聚焦主战场的民生情怀,又彰显了其“四力”功夫,为我们增强“四力”,聚焦脱贫攻坚主战场作出了表率。 习近平总书记去年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宣传思想工作者要加强调查研究,不断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指明了宣传思想工作者自我提升的方向和路径。党的十八大以来,贵州的发展成为党和国家事业大踏步前进的一个缩影,而在脱贫攻坚领域所取得的成就,则是这个缩影的重要组成。聚焦于这一成就的总结,立足于这一成就的思考,聚力于这一成就的延展,是全省宣传思想工作者增强“四力”,自我提升、自我发展的重要阵地。 从脚力来看,宣传思想工作者只有深入群众、深入基层、深入现场,才能心里有时代、有群众、有感动、有底气。求是杂志社这次聚焦主战场,不仅是听一听,而且是实地来看。专门和贵州省组成联合调研组,深入基层、深入群众调查研究,所写的、所刊载的,皆是他们亲眼看到的,亲身感受到的,具有极强的可信度和感染力。 从眼力来看。眼力就是观察力、发现力,背后是判断力和辨别力。这次刊登的两篇文章,每一个典型的案例,每一组典型的数据,都体现出宣传思想工作者极强的眼力。生活如此丰富,我们到底需要发现什么,能够发现什么,产业革命、组组通、易地搬迁等一个个典型背后,体现的就是宣传思想工作者敏锐的判断力和辨别力。 从脑力来看。脑力就是想的能力、思考的能力,没有脑力就是失之于片面。孙志刚书记的署名文章,体现了他对贵州脱贫攻坚的深入思考和理性谋划,这些都是来源于实践、又高于实践,既有思想者的厚度,又有为政者的温度,更有行动者的力度。联合调研组的调研报告,扎根在基层,站位在全国,有理论人的逻辑,媒体人的敏锐。 从笔力来看。笔力本质上是个文风问题。这次刊登的两篇文章,讲的都是贵州的故事,但角度不同。一篇是贵州近年来脱贫攻坚实践的高屋建瓴的系统总结,文风上求实、求全,重理性,一篇是脱贫攻坚典型的鲜活表达,文风上求新、求活,重感染。两篇文章交相辉映,展示了一幅立体、真实而深刻的贵州脱贫攻坚画卷,彰显了作为贵州人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