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一、选择题:(共 30 题,每题 2 分,共计 60 分)1.近代中国人民物质生活变迁的特征是A 带有明显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烙印 B 较前没有发生变化C 人民获得新生 D 走上了近代化2.下列关于近代中国社会习俗和风气演变的说法,正确的是① 舶来的近代西方文明使中西方文化碰撞、交汇,是近代社会习俗、风气演变的重要原因。② 近代文明的传播,冲击了中国传统文化,使社会生活习俗趋向西化,对中国社会进步起着重要作用,对此应完全肯定A①,②都正确 B①,②都不正确C① 正确,②不正确 D① 不正确,②正确3.对不同时期人们的衣着描述错误的是A 最早穿西装的是清政府中的洋务派官员B1949 年不少穿旗袍的妇女观看“开国大典”C20 世纪 50 年代的机关干部穿着中山装、人民装D20 世纪八九十年代人们衣着丰富多彩、追求时尚4.近代被中国大城市广泛接受的西方礼仪有① 不缠足 ②握手 ③鞠躬 ④郊游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5.以下是新文化运动中几员干将。从他们的衣着来看,最能反映我国近代物质生活变化的是A 人们普遍西装革履 B 长袍马褂与西装革履并行,体现人们思想相对自由C 西装革履是富裕的标志 D 长袍马褂是保守的象征6.戊戌变法时期,有人做诗曰:“大半旗装改汉装,宫袍裁作短衣裳。脚跟形式先融化,说道莲钩六寸长”。此诗主要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A 倡导婚姻自由 B 易服、废止缠足 C 全盘西化 D 反清革命7.受西方影响,人们的生活习俗发生了变化,表现在① 衣食住行发生了变化 ②传统饮食受冲击③ 西式住宅增加 ④风俗习惯发生变化A①② B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8.揭开“断发易服”序幕的是A 广州、上海等地的买办 B 青年学子C 留学幼童 D 资产阶级革命派9.读下图,我们获取的正确信息有① 人们生活水平不断下降 ②温饱问题还没有很好地解决③ 是当时物资短缺、购销矛盾的产物 ④体现了国家当时的统购统销政策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10.对下列图片理解不正确的是A 戊戌变法的维新派最早倡导这一做法B 革命推动了这一习俗的实现C 民国临时政府成立后,在全国范围内普及D 这种习俗简约文明,起到移风易俗11.19 世纪中叶,中国的主要交通工具是A 人力和蓄力车 B 自行车 C 汽车 D 火车和飞机12.下列对“火车一响,黄金万两”的最准确理解的是A 铁路与火车都以经济掠夺为目的B 铁路与火车都是可以牟利的工具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