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学科网学海泛舟系列资料 WWW.ZXXK.COM 上中学学科网,下精品学科资料独特而宽厚的人文伤怀——迟子建小说的文学史意义施战军一种一以贯之又逐渐深化的文学意绪含化在迟子建的小说中,那就是对在时代日常流程中逐渐流失的美与爱的追怀和寻求,追怀是向后回溯,寻求是面对目下和向往未来,而这一切,关涉当今时代人性的健全发展和人类永恒的生存理想,基底上是对生命的殷切惜重。这种文学意绪所牵引而出的生动可感的人与人、人与其他生灵、人与神魅、相对中心地带的人与边地人等等关系,构成了人心与世情的丰饶景象和阐释的丰厚可能性。情韵如诗如画也如泣如诉、生命有繁花易落也有劫运难躲。社会生活的历史主潮永远是趋利和新变的,它不注重被遗落的东西。中外无数的经典性作家以特有的本能质疑历史主潮对人性的异化,普遍的社会生活的热潮引发了作家对其冷漠的负面不断质疑的激情。而对持守着人之为人的底线,自然地忠诚于善意的人际情感关系的存留,并对其迹象进行呈现性观照的文学,由于和“现代性”时尚趣味保守着距离感和疏隔感(至多是审视的眼光),常常不能不领受被忽视的待遇。它不是“批判”因而也没有夸张的动作于是难以醒目,没有放大音量的“罪与罚”于是响声相对微弱,对热潮中的日常人生并不构成鲜明的针对性。这没什么不好,反而可以免受更多的非文学因素的干扰,可以凝神、透悟和沉思。正如爱默生所说的作为“一种规范的例外”的“美德”:“他们的美德是赎罪。我不愿意赎罪,我只愿生活……我宁愿它是平淡无奇的,因而也是真实而宁静的,而不愿它闪闪烁烁,毫不稳定。我希望它完整而甜美,不需要节食和流血。我寻求的是你作为人的基本的证据……”⑴即便面对突袭而来的生命风暴,作家心底早已有之的伤逝情怀也能缓缓地对所受的重创有所释解和平复。这些对并不能成为强势的生命个体和群落抱以仁厚宽解的心志,尤其是经由自身遭际的体验的溶解,汇流到柔弱中见刚强、单纯中见博大的情怀,它的广阔和深沉也就不必声张地潜隐在文本内部。作品所透出的作家品格的坚韧和心态的安详,它又无疑是现代以来声色并不刻意显扬的人文性文学的耐心的留存与绵延,不在前场主演也不做主角的对手戏,但是决不意味着它会从生活着的人群中逃逸,它始终在场,倾心于日常人生的细密质地的呵护。在命运的道道横线之上,自主地完善着人性人情人心的路向,势成“对生命抱有一贯的暖意关爱的写作”⑵,在现时代已经是一种所剩甚少的真正珍稀的“个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