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 2008 届诗词鉴赏专题复习学案(一)高 2008 届诗词鉴赏专题复习学案(一)一、2007 年命题特点与规律1、唐诗为主,词曲偶现;分数权重,明显加强;名人名篇,渐次减少;对比赏析,凸显鼎势;题型丰富,异彩纷呈;“点”的考查是主流;强调文学素养,注重宏观考查;2、用文学评论的笔法赏析、评价,切入角度小,以对全诗的理解为主,且离不开 、 、 ;3、文字浅显,抒发的是人之常情,如 、 、 、 、 、 、 、 等等;4、更多地把考生自己的知识积累、生活阅历和审美情趣融入鉴赏,强调赏析而不仅仅是简单作答,赋予考生更大的个性表达空间。5、命题材料基本圈定在唐宋诗词,具有经典、规范的特点;各省市的选题富有明显的地域特色;6、就考查内容而言,近几年越考越细,大到主旨、意象、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法(在诗法的考查上,借景抒情这种手法考得最多),小到炼字、炼句、修辞,尽在测试范围之内;7、试题难度有所加大,背景信息提供越来越少,2006 年比较阅读、赏析题明显增多,如湖南卷把仿写和鉴赏结合起来。 二、初高中诗词鉴赏衔接:区分几个概念,明确答题的内容角度 问“ ”:写景抒情 咏物言志(情) 怀古咏史 即事感怀 边塞征战 山水田园 意象 意境 主旨…… 问“ ”: ——问“ ”,则答叙述、描写(虚实、动静)、议论、抒情、铺陈等; ——问“ ”,则答所运用的修辞格;——问“ ”或“ ”,则答想象、联想、衬托(正衬、反衬)、对比、象征、用典等 问“ ”:抒发……的思想感情 反映……的社会现实 表现……的情趣 寄托……的情怀(如爱慕、愁绪、惆怅、苦闷等) 表达……的追求 流露……的倾向 发出……的感叹 ……初高中诗词鉴赏衔接:复习策略1、“读诗”的问题:似懂非懂——回归教材,重视积累,培养学生立足具体诗句理解诗词的“ ”意识,有意识地训练学生解读 信息;在读诗做题时提醒学生先整体感悟后具体深入。2、“答题”的问题:概念混淆,表述不清——熟悉诗词体裁,落实鉴赏术语、答题步骤,评讲时重点讲答题思路和表述层次;体会诗歌语言的暗示性,训练 的能力,提倡鉴赏评价“ ”。3、“学养”的问题:文学素养底子薄——重温高中语文教材的诗词单元,模仿借鉴课堂学习老师的鉴赏示范。三、总体要求(一)、首先要看清诗歌 ,有些 就显示或暗示了诗歌的内容或诗人主要思想感情;还要看看 ,熟悉的可以通过他的其它诗来帮助读解。 也不容忽视。(二)、研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