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高二语文 第三专题 渔父教学案 苏教版

高二语文 第三专题 渔父教学案 苏教版_第1页
1/4
高二语文 第三专题 渔父教学案 苏教版_第2页
2/4
高二语文 第三专题 渔父教学案 苏教版_第3页
3/4
高二语文 第三专题 渔父教学案 苏教版 课 题渔 父计划 课时计划上课日期 教学目标1、 掌握文中重要的文言现象,将此文顺畅地译成现代汉语。2、 通过对屈原和渔父的对话的分析,认识屈原“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伟大人格。3、 比较分析司马迁选择“隐忍苟活”而屈原选择“慷慨就死”的原因各是什么,指导学生理解司马迁和屈原不同的生死价值观,感受他们的伟大人格。4、学生通过经典文本学习,思考“直面人生”内容和表达上多样的写法,比较分析两文各是怎样表现人物复杂心情的。【学法建议】1、创设阅读对话情境,引导学生参与阅读对话,表达交流阅读的体验感受,提高解读文本、鉴赏作品的能力。2、学生能联系整个专题对问题展开探讨,学会辩证地思考,周密地说理,有所发现和创新。教 学 重 难点体握文中重要的文言现象,将此文顺畅地译成现代汉语。教学流程\内容\板书渔 父【课前预习】1、作者简介屈原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政治家,名平,战国时楚人。作品有强烈的忧国忧民、忠君致治的思想。屈原先被楚怀王重用,后因小人谗言,屈原被放逐。楚国被秦灭亡后,他的政治理想破灭,传说屈原于农历五月五日投江自尽。中国民间五月五日端午节包粽子、赛龙舟的习俗就源于人们对屈原的纪念。1953 年,屈原还被列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受到世界和平理事会和全世界人民的隆重纪念。屈原开创新诗体——“楚辞”,《离骚》为代表,被后人称为“骚体”与《诗经》并称为“风骚” 。“风骚”是中国诗歌史上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大优良传统的源头。屈原的作品计有《离骚》、《天问》、《九歌》(11 篇)、《九章》(9 篇)、《招魂》,凡 23 篇。2、资料链接(1)背景知识关于本文作者,汉王逸《楚辞章句》云:“《渔父》者,屈原之所作也。”但又说:“楚人思念屈原,因叙其辞以相传焉。”前后矛盾。自此,或论为屈原之作,或论为楚人悼念屈原之作,聚讼纷坛。令人持后说者居多。然无论作者为谁,本文均不失为一篇展现屈原伟大人格的力作。关于渔父其人,自《庄子·盗跖篇》中提到孔子见渔父一事后,即成为后世诗文稗说中的隐逸高土。然是否确有其人其事,却查无实据。故而屈原江畔遇渔父之事,亦当为民间传说、楚人口碑,本文则应当作为一篇虚拟的寓言来读。司马迁在《史记·屈原列传》中将此文全部照抄,用以赞扬屈原人格则可,用为史实则不可征信。屈原被楚顷襄王放逐到江南后,长期流浪,最后由沅之湘,自沉汨罗...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高二语文 第三专题 渔父教学案 苏教版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