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 02 大气运动规律【2019 年高考考纲解读】从考查内容看,主要有:(1)大气受热过程、热力环流原理及应用、等压线的判读。(2)典型地区气温、降水的特征与成因,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分布、成因及特点分析。(3)锋面、气旋、反气旋等天气系统的特点及对天气的影响。从考查形式看,以选择题考查为主,综合题为辅。在复习过程中应注意:(1)热力环流的原理及应用、等压线(面)图的判读。(2)以重点区域气候要素分布图为背景,分析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气候的特点及成因。(3)以天气系统图为载体,考查天气系统的特点及其影响。【网络构建】【重点、难点剖析】一、大气的受热过程1. 大气的削弱与保温作用原理大气的受热过程实质就是一个热量的传输过程,如下图所示:2. 原理应用(1)利用大气的受热过程解释温室气体大量排放对全球变暖的影响。(2)在农业中的应用:利用温室大棚生产反季节蔬菜;利用烟雾防霜冻;果园中铺沙或鹅卵石既能防止土壤水分蒸发又能增加昼夜温差,有利于水果的糖分积累等。(3)影响昼夜温差大小的因素二、大气运动规律1. 热力环流(1)热力环流的形成原理(2)等压面的判读与应用由热力环流形成的等压面的特点:①高压区等压面向上凸,低压区向下凹。②近地面等压面的弯曲方向与高空等压面弯曲方向相反,呈对称分布。如下图所示:判读等压面关键要把握以下几点:① 温压关系:近地面气温低的地方气压高,气温高的地方气压低;高空气压的高低状况与近地面相反。② 风压关系:同一水平面上风总是从高压吹向低压。③ 垂直方向上气压随着海拔升高而降低。2. 大气环流的形成、分布及影响(1)把握大气环流的内在联系(2)理解大气环流对天气、气候的影响① 大气垂直上升,空气温度下降,水汽易凝结形成降水,如赤道低气压带和副极地低气压带控制的地区降水丰富;大气垂直下沉,空气温度上升,天气晴朗,如副热带高气压带和极地高气压带控制的地区。② 由较低纬度吹向较高纬度的气流,因温度下降,水汽易凝结形成降水,如受南北半球的西风带、东亚的东南季风、南亚的西南季风影响的地区多降水;由较高纬度吹向较低纬度的气流,因温度上升,水汽不易凝结,受其影响,天气较干燥,如受极地东风、信风控制的地区降水较少。(如果信风从海洋吹向陆地,则带来充沛的降水,如非洲马达加斯加岛东侧沿海。)一、天气系统1. 锋面系统图解(1)冷锋(2)暖锋【特别提醒】① 单一冷(暖)气团控制下多晴朗天气;② 锋面控制下多阴雨天气;③ 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