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讲二战后的世界1945年至今通史体系建构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世界形势发生深刻变化,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和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之间的对立和激烈斗争,成为国际关系最突出的特点。同时,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至今是世界整体性进一步加强的时期,世界局势发生了剧烈变化。“”政治上,从两极格局向多极化过渡。美苏两极为争夺世界霸权进行了长时间的冷战;20世纪60-70“”年代,多极化趋势出现;当今世界格局的基本特点是一超多强,多极化趋势加强。经济上,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形成。20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经济区域集团化和经济全球化成为世界经济两大发展趋势。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社会主义国家和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政策都发生了巨大变化。“”科技文艺上,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第三次科技革命迅猛发展,人类进入信息时代;现代主义文学、美术、音乐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真题典例深挖考情晰方向1.(2018·全国卷Ⅰ)下图反映了1945-1975年间联合国成员国的变化情况,这表明()A.第三世界发展壮大B.欧共体的成员增加C.世界贸易范围明显扩大D.经济区域化的趋势加强答案A解析从图中数据变化可以看出,联合国成员国在1945-1975年间数量大增,新增加的成员国主要是亚非国家,即第三世界发展壮大,故A项正确。欧共体成员增加和联合国成员国增加无关,故B项错误;图片信息未涉及世界贸易、经济区域化,C、D两项错误。2.(2018·全国卷Ⅱ)20世纪60-70年代,法国、联邦德国和意大利北部原本落后的农村迅速实现了机械化,数百万农民成了相对富裕的农场主。这一变化的原因是()A.马歇尔计划开始发挥作用B.欧洲经济一体化的推动C.西欧社会福利制度的确立D.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瓦解答案B解析“法国、联邦德国和意大利都是欧共体成员国,再结合时间信息20世纪60-70年”代推断,应是欧共体国家间的合作促进了成员国在农业生产方面的机械化发展,使农民收入大大增加,故选B项。马歇尔计划发挥作用应该是在20世纪四五十年代,故排除A项;西欧社会福利制度建立是针对社会弱势群体,主要涉及医疗保健、养老、住房、失业、教育等问题,与农业生产力提高没有直接关系,故排除C项;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于20世纪70年代初,与题干时间不符,且布雷顿森林体系涉及的是货币体系问题,也与题意不符,故排除D项。3.(2018·全国卷Ⅲ)1959年,苏共二十一大讨论通过了七年经济计划,规定7年内工业生产总值提高80%,其中发电量、钢铁产量都要求成倍增长。这反映出七年经济计划()A.未能摆脱斯大林模式B.是应对马歇尔计划的举措C.是新经济政策的延续D.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的控制答案A解析材料反映出七年经济计划追求速度,依然重点发展重工业,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与斯大林模式相符,说明七年经济计划未能摆脱斯大林模式的束缚,故A项正确。苏联应对马歇尔计划的举措是建立经互会,排除B项;新经济政策强调的是用商品和货币关系促进经济发展,与材料不符,排除C项;苏联一直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D“”项加强说法错误。4.(2017·全国卷Ⅰ)下图是苏联时期的一幅漫画《又是斯大林格勒》。该漫画表明()A.外国对苏俄的武装干涉彻底失败B.苏联在帝国主义包围中仍实现工业化C.二战期间苏联经济建设并未停滞D.遏制政策未能阻止苏联经济的发展答案D解析漫画《又是斯大林格勒》的寓意是:斯大林格勒曾经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重要战役发生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这座被毁的城市得以重建,引起西方国家的恐慌,说明了西方国家的遏制政策未能阻止苏联经济的发展,故选D项。其他三项时间上不符,排除。5.(2017·全国卷Ⅰ)1976年,美、英、法等西方国家组成七国集团,协调经济政策以解决世界经济难题,俄罗斯加入后成为八国集团。1999年,八国集团国家和中国、巴西、印度等组成二十国集团,寻求合作以促进国际金融稳定和经济持续增长。从这一历程可看出()A.世界格局的变化冲击旧的世界经济秩序B.经济全球化深入到贸易金融领域C.越来越多的亚非拉国家进入世界体系D.区域经济集团从封闭走向开放答案A解析七国集团原为西方国家的经济组织,后来发展为八国集团,再到二十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