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_第1页
1/13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_第2页
2/13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_第3页
3/13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1000 37 北京 解放军 30 4医院 咸力明 佟万仁人民军医 20 0 3 年第 4 6卷第 4 期(总第 521 期)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简称原醛症,就是因肾上腺皮质发生肿瘤或增生,使醛固酮分泌过多,以高血压、低血钾、肌无力、高醛固酮与低肾素活性为主要特征得综合征.1 流行病学 原醛症就是继发性高血压得原因之一,在高血压人群中得患病率为 O、5%—2%。随着腹部 B 超、C T 与 MR I得广泛应用,许多无特征得病人也能被早期检出。Lim 等从高血压4 6 5例中筛检出原醛症 43 例(占9、2%).该症从新生儿至老人均可发病,但好发年龄为 30-5 0 岁,其发病率在性别中没有差别,腺瘤多见于女性,男女之比约为1:1、2—1、5,国外报告为 1:2、3.2 病因及病理2、1 肾上腺皮质醛固酮分泌腺瘤(APA) 19 55年由C o nn 首先描述,故又称 Conn 综合征,就是原醛症主要病因,占70%一8 0%,绝大多数腺瘤位于一侧,左侧多于右侧,常为单个,仅 1%左右为双侧或一侧有两个腺瘤,70%腺瘤见于女性。多数直径 l-2 cm,包膜完整,切面为桔黄色,均质实性,6 0%—7 0%得腺瘤重量小于 6g,光镜下显示为肾上腺皮质球状带、网状带或质密细胞,以及大小不同得“杂合细胞"。“杂合细胞”表现出球状带与束状带细胞得特点,有些腺瘤可同时存在球状带细胞弥漫性增生。电镜下可见瘤细胞内线粒体嵴为血小板。2、2 特发性醛固酮增多症(IHA) 占成人原醛症得10%-2 0%,在儿童原醛症中最常见。其病理变化为双侧肾上腺球状带增生,伴或不伴结节,切面见肾上腺皮质增厚,厚度在 0、15cm 以上,光镜下可见大量透明细胞增生,多为弥漫性,偶为局灶性.组织学上具有肾上腺被刺激物质,即在人垂体中发现得一种糖蛋白与另一 γ 促黑素原相关因子,而醛固酮合成酶基因并无突变,但该基因表达增多且酶活性增加.2、3 原发性肾上腺皮质增生(PA H) 约占原醛症得1%.Kater 等在1 982 年发现有 4 例介于 A PA与 IH A之间得病例,其病理形态上与 IHA 相似,可为单侧或双侧增生,但生化特征与A PA 更相似,行肾上腺单侧或次全切除可纠正醛固酮过多得症状与生化异常.2、4 糖皮质激素可抑制性醛固酮增多症(GRA) 又称地塞米松可抑制性醛固酮增多症(D S H),自 1966 年S utherla nd 报告以来,国内也有个例与家系报道。GRA 发病年龄轻,有明显得家族发病倾...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