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数学一年级第六单元第五课时《11~20 各数的认识整理和复习》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数学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第 73~81 页内容。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复习巩固进一步掌握 11-20 各数的顺序、组成与大小,区分基数和序数的含义。(2)、使学生能正确运用计算方法进行计算,提高计算能力。(3)、经历数学知识的应用过程,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感受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2、数学思考:培养学生一定的数感,增强学生的数学思考。3、问题解决:让学生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感受数学的重要性。4、情感与态度: 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当中,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中的联系,并喜欢上数学。教学的重难点:1、重点:11-20 各数的认识、组成、书序。2、难点:理解数位的意思。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材分析:本节教材是教师已经完成 73——81 页所有《11——20 各数的认识》的基础上进行的复习和整理。本节课全课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20 以内各数的认识、组成、书序、数位的复习,第二段是“计算”,第三阶段是:“用数学”。本单元的教材是没有《整理和复习》这一内容的安排的,所以本节课全部的教学安排都是需要教师整理和总结的。根据教材的整体把握,我把本节课的整理和复习分为三个阶段。首先,带领学生自己复习 11-20 各数的认识;然后,对 11-20 以内的不进位和不退位加减法的方法进行复习指导;最后,通过生活实例复习巩固“用数学”。在“用数学”解决简单问题的环节中,用图文结合的形式给学生提出要计算的问题,并让学生从情境 1图中收集信息,确定参加运算的数据,选择适当的算法来解决问题。使学生在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问题的实践中加深对加法含义的理解。学情分析:学生在独立尝试自己复习的同时,在老师的带领下,彻底复习 20 以内数的组成、数位和数的大小的比较,自己独立说出 20 以内的计算方法。并对解决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巩固并加深。教材设计思路: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由情景引出各各复习点并进行讨论、研究,并让学生通过想一想、说一说、小组合作等方式来学习,从具体的教学情境中,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遵从了从生活实际除法,让学生感受了数学无处不在。教学措施: 在教学时,以儿童熟悉的生活情境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探究新知的过程中先让学生在已有的经验基础上去观察、去思考、去讨论;把具体的操作与抽象的计算过程对应,帮助学生从实物中脱离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