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讲百家争鸣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20届河北衡水中学高三第一次联合考试,1)“春秋战国时期,儒家尊礼,主张为”“”国以礼;道家非礼,认“”为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法家否定礼治,提倡法治。这从本质上反映出当时()A.私学兴起,民间思想异常活跃B.礼崩乐坏,需要重建社会秩序C.思想自由,百家争鸣局面形成D.诸侯争霸,分封秩序开始瓦解解析:选B春秋战国时期是一个社会大动荡、大变革的时代,原有的社会秩序亟需重建,针对当时礼崩乐坏的情况各家学派分别提出了不同主张,儒家倡导恢复礼乐秩序以治国;“”“”“”道家倡导无为而治,认为是因为过分强调礼导致了忠信薄和社会动荡;法家主张以法管理国家;原有社会秩序的瓦解是导致材料中百家争鸣局面的本质原因,故选B项;私学兴起和文化下移是原有社会秩序动荡导致的现象,排除A项;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也是原有社会秩序动荡导致的现象,排除C项;诸侯争霸为战国时期的社会情况,先礼崩乐坏而后有诸侯争霸,诸侯争霸也是礼崩乐坏、社会秩序动荡的表现,排除D项。2.(2019届河南中原名校高三第五次质量考评,24)孔子主张强公室,抑私门。曾对统“”“治者提出要求: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只有上好礼,才能下好义;对民众“”则提出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据此可知,孔子意在()A.推崇以德治国理念B.发挥君主示范作用C.稳定社会等级秩序D.提高儒学社会地位解析:选C“”“”“”据材料强公室,抑私门道之以德,齐之以礼,可知强调礼维护等级秩序,故选C项;材料强调的是统治者推崇等级秩序,而未涉及以德治国理念,排除A项;通过君主尊崇等级秩序,进一步规范民众的社会秩序,排除B项;依所学,春秋战国时期儒学不受重视,排除D项。3.(2019届河北唐山三模,24)天、地、君、亲、师是中国古代对主要祭祀和尊奉对象“”的概括。这种提法始于战国时期的荀子。后来人们常把天地君亲师连成一句话,挂在厅堂中央供奉。这反映了中华传统文化()A.主张和而不同、美美与共B.推崇天下为公、崇德尚贤C.提倡道法自然、以人为本D.强调天人合一、和谐共生解析:选C“”根据材料天、地、君、亲、师是中国古代对主要祭祀和尊奉对象,可知祭祀天地,体现了崇尚自然,尊奉君、亲、师,体现以人为本(不以鬼神为尊奉对象),故选C项;美美与共,指各个民族、各个国家的优秀文化互相包容、互相学习,排除A项;材料不能体现天下为公的相关信息,排除B“”项;天地君亲师,体现了古代的崇奉对象,与和谐共生无关,排除D项。4.(2020届山东滨州高三开学考试,3)“”“荀子认为人性之恶,主张礼义者,圣人之所生(创建)”也,人之所学而能,所事而成者也,对后世影响极大。其主张强调()A.后天努力完善个人品德B.坚持个人独特性格C.勇于突破传统礼制束缚D.敢于反抗专制暴政解析:选A“根据材料礼义者,圣人之所生(创建)”也,人之所学而能,所事而成者也可知荀子强调人性本恶,可以通过教化以及后天努力完善个人品德,故选A“项;根据材料礼义者,圣人之所生(创建)”也,人之所学而能,所事而成者也可知荀子强调人要遵循礼制,放弃个人独特性格,排除B“项;根据材料礼义者,圣人之所生(创建)也,人之所学而能,所事”而成者也可知荀子强调人要遵循礼制,排除C项;材料主旨为人性论,未涉及对暴政的态度,排除D项。5.(2019届四川乐山一模,24)“”“”“”道家主张道法自然无为而治。即道遵循客观规律,“”不任意妄为,所以无所不为。它有别于董仲舒的天人感应观。这表明道家思想()A.蕴含了科学和人文精神B.反对征服和利用规律C.不利于天人关系的和谐D.符合当时的政治现实解析:选A道家主张道法自然遵循客观规律,排除B项;道家主张道法自然遵循客观规律,蕴含了科学精神,无为而治,无所不为,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有利于天人关系和谐,A项正确,排除C项;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法家主张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符合当时政治现实,排除D项。6.(2019届山西大学附中高三诊断,24)“韩非子认为:臣尽死力以与君市(交易),君垂”爵禄以与臣市。君臣之间是一种买卖关系,即使是父子也用计算之心相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