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 节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R· 八年级上册1. 理解凸透镜的成像规律。2. 知道凸透镜成放大、缩小、实像和虚像的条件。学习目标 1. 物距是指 ______________ 的距离,用 u 表示;像距是指 ____________ 的距离,用 v 表示。物体到透镜 2. 当凸透镜成像时:( 1 ) u > 2f ,成_______ 、 ______ 的 _____ 像,此时像距 v 的范围为 __________ ;( 2 )当 f < u < 2f 时,成_______ 、 _______ 的 ______ 像,此时像距 v 的范围为 ________ ;( 3 )当 u < f 时,成_______ 、 _______ 的 _____ 像。像到透镜倒立缩小实f < v < 2f倒立放大实v > 2f正立放大虚 3. 凸透镜成的实像有 _______ 、等大、 _______ 三种,而虚像只有 _______ 的。实像与物体在透镜的______ 侧,虚像与物体在透镜的 _____ 侧。缩小放大两同放大预习检测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已经看到了形形色色的凸透镜成像情况。倒立、放大的实像正立、放大的虚像倒立、缩小的实像情境导入同样是凸透镜,为什么可以成不同性质的像?物体离照相机镜头比较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物体离投影仪镜头比较近,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物体离放大镜比较近,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像的虚实、大小、正倒与物体离凸透镜的距离(物距)有关。知识点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进行新课提出问题:像的虚实、大小、正倒与物距有怎样的关系?猜想与假设: 凸透镜到物体的距离(物距) 凸透镜的焦距 实验思路:① 把物体放在距凸透镜较远的地方,然后逐渐靠近;② 把每次观察到的物距以及像的虚实、大小、正倒等记录在表格中;③ 比较实验数据,看像的虚实、大小、正倒与物距有什么关系,寻找规律。( 1 )实验装置: 凸透镜、发光二极管、光屏、光具座实验过程:调节发光物、透镜和光屏,使三者的中心处于同一水平高度。目的是使发光物的像成在光屏中央( 2 )实验步骤① 组装实验装置,将发光物中心、凸透镜中心和光屏中心调整到同一高度。② 将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中间某刻度处,把发光物放在较远处,使物距 u > 2f ,移动光屏,使发光物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实像。观察实像的大小和正倒。记录物距u 和像距 v 。③ 把发光物向凸透镜移近,改变物距 u ,仍使 u >2f ,仿照步骤 ② 再做 2 次实验,分别观察实像的大小和正倒。记录物距 u 和像距 v 。④ 把发光物向凸透镜移近,改变物距 u ,使 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