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1 两种电荷【情景引入】演示“静电章鱼”实验【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1. 用摩擦起电知识解释相关现象。2. 知道两种电荷的规定以及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3. 知道验电器的构造、作用及工作原理,知道电荷量及其单位。4. 知道摩擦起电的原因。5. 认识导体和绝缘体。【课堂活动】摩擦起电一日常生活中类似的现象还有很多,同学们想亲手试试吗?请尝试探究。1. 什么是摩擦起电 ?2. 怎样判断物体是否带电?3. 你还知道哪些摩擦起电现象?【课堂活动】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二刚才摩擦过的那些物体都带了电,它们带的电荷是否相同 ? 带的是什么电荷?它们靠近时会发生什么现象呢?实验探究提出问题【课堂活动】分析论证分析实验现象并参考课本第 33 页,思考下列问题:1. 自然界中有几种电荷?2. 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 ____ 电荷 , 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 ____ 电荷。3. 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 。【课堂活动】验电器三阅读课本第 33 页,完成下列问题:1._________ 叫电荷量。电荷量的单位是 _____ ,简称 _____ ,符号:_____ 。2. 实验室常用 _______ 来检验物体是否带电。工作原理是 ______________ 。 【课堂活动】学以致用学以致用1. 请解释“静电章鱼”现象。2. 一根吸管用细线吊起来能自由转动,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去靠近吸管一端,发现相互吸引,请分析吸管的带电情况。3. 如何检验一个物体是否带电呢? 你有哪些方法? 【课堂活动】摩擦起电的原因四请阅读课本第 33 页“原子及其结构”部分,完成下列问题:【问题驱动】⑴ 原子由 和 构成, 位于原子的中心带 ____ 电, _____ 位于原子核周围绕核运动带 ____ 电。⑵ 在通常情况下,原子核所带正电荷与核外所有电子总共所带负电荷在数量上 ,所以原子整体不显示电性。物体对外也不显电性。【课堂活动】原子结构(核式结构)带负电带正电物质分子原子 电子在原子核的电力吸引作用下(即原子核的束缚作用)高速绕核运转。电中性:在通常情况下,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与核外所有电子所带的负电荷在数量上相等,原子整体不显电性,所以物体对外也不显电性。教师点拨教师点拨【课堂活动】电子转移缺少电子失去电子带正电得到电子多余电子带负电摩擦教师精讲教师精讲为什么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课堂活动】1. 不同物质的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不同。摩擦时: 束缚电子本领弱的原子核,易失去电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