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种电荷》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认识摩擦起电现象,了解电荷的种类及电荷间的相互作用。了解验电器的原理及其作用,了解电荷量及其单位。知道导体和绝缘体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活动让学生感受摩擦起电,知道带电体的性质;在认识自然界中只有两种电荷的过程中,感受人们所用的推理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注意观察静电实验现象,对电荷种类的研究产生兴趣,能主动利用简易器材动手做静电小实验, 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教学重点】两种电荷及它们间的相互作用;电荷量及其单位。【教学难点】摩擦起电的实质;金属中的电子可以自由移动。【教学方法】 合作 探究 交流【教学用具】玻璃棒(附丝绸),橡胶棒(附毛皮),验电器,散开的塑料包装绳,碎纸屑若干【课时安排】1 课时【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当空气干燥时,让学生动手做一做,与头发摩擦过的塑料梳子吸引小纸片,摩擦过的气球吸引水流和头发,引入新课。二、探究新知(一)两种电荷 1.摩擦起电能够吸引轻小物体的物体叫做带电体,或带上电荷的物体。我们就说物体带了“电”,或者说带了电荷。带电体的基本性质: 能吸引轻小物体。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叫做摩擦起电。使物体带电的方法: 1.摩擦起电 2.接触起电 3.感应起电接触起电:用带电体接触不带电的物体,使不带电的物体带电,两物体带等量的同种电荷。感应起电:用带电体靠近不带电的物体,使不带电的物体带电,两物体带异种电荷。2.电荷间的相互作用通过实验演示:电荷间的相互作用(播放视频)3.两种电荷想一想: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与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的电一样吗?手捋的塑料绳,餐巾纸摩擦过的吸管等分别靠近摩擦过的橡胶棒或玻璃棒,观察发生的现象?实验现象:凡是与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相排斥的带电体,必定与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相吸引。大量的事实使人们认识到:自然界只有两种电荷。人们把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荷叫做正电荷;把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的电荷叫做负电荷。结论: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4.电荷量电荷的多少叫做电荷量,简称电荷。电荷的单位为库仑,简称库,符号是 C。例如:一根摩擦过的玻璃棒或橡胶棒所带的电荷,大约只有 10-7C。一片雷雨云带电的电荷,大约有几十库伦。5.验电器用来检验物体是否带电的仪器。观察实物知道验电器的主要构造,通过实验了解验电器的原理和作用。介绍验电器的构造:金属球、金属箔、金属杆、金属罩、绝缘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