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解题技巧与应试策略系列 11策略 11 碱金属方面试题的解题方法与技巧金点子:碱金属内容,是高考必考的知识点。其中有关过氧化物的分析与计算既是重点,也是难点。在解题时,要在理清题中关系的基础上,充分运用反应合并、守恒法。对于信息类试题,如NaH、超氧化物等,还要注意知识的迁移和化合价的分析。经典题:例题 1 :下列灭火剂能用于扑灭金属钠着火的是 ( B ).A.干冰灭火剂 B.黄砂 C.干粉(含 NaHCO3)灭火剂 D.泡沫灭火剂方法: 根据性质分析获解。捷径:分析性质,因钠可与干冰灭火剂及干粉灭火剂产生的 CO2 发生反应,与泡沫灭火剂中的水反应生成氢气,故不行。而钠与黄砂不能发生反应,故可用黄砂扑灭金属钠着火。综合后得答案为 B。总结:将课本中镁与 CO2 的反应迁移到钠,是解答出此题的重要之点。例题 2 :在一定温度下, 向足量的饱和 Na2CO3 溶液中加入 1.06 g 无水 Na2CO3,搅拌后静置, 最终所得晶体的质量 ( )A.等于 1.06 g B.大于 1.06 g 而小于2.86 C.等于 2.86 g D.大于 2.86 g方法:通过假想类比分析(不必计算)。捷径:在饱和的 Na2CO3 溶液中,加入 1.06 g 无水碳酸钠,析出晶体(Na2CO3•10H2O)Na2CO3+10H2O===Na2CO3•10H2O106 2861.06 2.86由于饱和溶液中析出晶体,使原溶液中水量减小,减少溶剂又有晶体析出,导致析出晶体大于 2.86 g,所以选 D。总结:根据考试说明,对析出含有结晶水的晶体的计算不作要求,但并不排斥对结晶出来晶体的质量的范围作估计,或者对溶液质量变化或者溶液的浓度的计算或判断。因此在复习时注意复习范围。例题 3 :某溶液中有 NH4+、Mg2+、Fe2+和 Al3+四种离子, 若向其中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 微热并搅拌,再加入过量盐酸,溶液中大量减少的阳离子是 ( )A.NH4+ B.Mg2+ C.Fe2+ D.Al3+方法:从反应过程中物质的变化进行分析。捷径:溶液中加入过量 NaOH 溶液微热,发生下列反应:A.NH4++OH—=NH3↑+H2O, B.Mg2++2OH—= Mg(OH)2↓C.Fe2++2OH—=Fe(OH)2↓(白色),4Fe(OH)2+O2+2H2O=4Fe(OH)3↓(红褐色)D.Al3++3OH—=Al(OH)3↓(白色),Al(OH)3 + OH—= AlO2— + 2H2O再加入过量盐酸,使 Mg(OH)2 溶解转变成 Mg2+,使 AlO2—转变成 Al3+。但由于 NH3 的挥发及Fe2+转变成 Fe3+,所以 Fe2+和 NH4+离子大量减少。因此答案为 AC。总结:本题容易漏答案,因只注意到铵根离子加碱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