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冲量和动量教材:《全日制高级中学物理试验修订本》第七章第一节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理解动量的概念,知道动量的定义,知道动量是矢量。2、理解冲量的概念,知道冲量的定义,知道冲量是标量。3、知道动量的变化也是矢量,会正确计算一维的动量变化能力目标1、会计算力的冲量和物体的动量。2、会计算一维情况下动量的变化。德育目标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建立正确的认识论的方法论。教学重点1、冲量和动量的概念;2、冲量和动量的正确计算。教学难点1、对冲量和动量概念的理解;2、动量变化的计算。教学方法1、通过举例、推导、归纳,讲解综合教法得到冲量和动量的概念。2、通过例题的分析,使学生学会求解物体动量的变化。教学用具投影片课时安排1 课时教 学 步 骤用心 爱心 专心用心 爱心 专心导入新课前面几章我们主要应用牛顿运动定律研究了物体的运动,但对于有些物体的运用直接应用牛顿运动定律就发生了困难。(请同学们观看录像片资料中的碰撞、爆炸、打击、反冲等问题)同学们分析一下这几类问题有什么共同特点?学生回答后教师小结:同学们回答得很好。这几类问题中物体间作用时间都很短,作用力很大,而且作用力随时间都在不断地变化,并用变化规律很难确定。因些直接应用牛顿运动定律就发生了困难。物理学家在研究这些问题时,引入了动量的概念研究了与动量有关的规律,确立了动量守恒定律。就用有关动量的知识,这些问题就容易解决了。这一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第一节—冲量和动量。(出示课题)(一)冲量1、用多媒体出示下列问题: 一个静止的质量 m=2kg 的物体受到 F=10N 的水平恒力作用,问:1、经过时间 t=4s 物体的速度 v 变为多大?(v=20m/s)2、如果要使此物体的速度从静止开始在 t´=1s 的时间内速度达到 v , 则应将作用力变为多大?(F=40N)学生给出答案后,询问解题方法。解:物体在力 F 的作用下得到的加速度为 a=;经时间 t,据 v=at=t。3、拓展分析把 v=t。整理可得 Ft=mv,由此我们得到:对于一个原来静止的物体(v0=0,m 一定),要使它获得一定的速度,你可采用哪些方法?学生答:a、可以用较大的力作用较短的时间;b、可以用较小的力作用较长的时间。教师:对于一个原来静止的物体,只要作用力 F 和作用时间 t 和乘积 Ft 相同,这个物体就获得相同的速度。也就是说:对一定质量的物体,力所产生的改变物体速度的效果,是由 Ft 这个物理量决定的,那么Ft 这个物理量叫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