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高三历史教师必备素材:封建社会的法律体系

高三历史教师必备素材:封建社会的法律体系_第1页
1/1
教师必备:封建社会的法律体系作为阶级统治的工具,每个封建国家建立后,都会制定维护统治阶级利益的法律制度。从战国李悝撰封建法典《法经》开始,直到清代的《大清律例》,我国封建社会的成文法经过二千多年的沿革和发展,形成别具特色的法律体系。概括起来,我国封建社会法律体系的主要特点有如下几点:一、立法以礼教作为指导原则。自西汉武帝确立了儒家思想正统地位以来,历代封建王朝在制定、修撰国家法律的活动中就坚持以儒家的礼教作为指导原则。西汉时,董仲舒、公孙弘等汉儒主张以《春秋》经义断狱,标志着封建法律儒家化的开始。魏晋南北朝时期则全面推进了以礼入律的发展,“八议”“准五服以制罪”等相继法律制度化。到了唐代,立法以“一准乎礼”为指导原则。《唐律疏议》的出现标志着封建礼教法律观达到成熟的阶段。之后,“律出于礼”的思想被沿袭下来。二、体现礼教法律观的刑事政策。自汉至清,刑事政策主要是“刑德并用”、“出礼入刑”。礼是本,是纲;而刑不过是礼的辅助。对教化不成构成犯罪者,才实施必要的法律制裁。三、反映礼教规范的法律内容。我国封建社会以家族为本位,因而法律也把维护族权、夫权、父权的封建家族制度放在首位,将家庭的伦理关系和礼教规范,移于治国立政之道,所谓“正家而天下正”。儒家礼教的核心是“忠”和“孝”,因此封建法律的许多内容围绕“忠”“孝”来展开,具体表现在:从罪名看,“十恶”是直接侵犯封建王权和封建伦理的不忠不孝行为;从刑罚看,有“族诛”、“缘坐”、“入官”、“没籍”等等;从民事法看,婚姻由父母之命;离婚有七出;父母在,子孙不许“别籍异财”,等等。第四,法典的结构形式是诸法合体、以刑为主。中国封建法律一直是以刑事立法为主要内容,同时也包括民事、行政、诉讼及经济等方面的法律规范。用心 爱心 专心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高三历史教师必备素材:封建社会的法律体系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