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考前辅导:考前冲刺阶段积累写作素材的捷径粤教版【本讲教育信息】一. 教学内容: 考前辅导:考前冲刺阶段积累写作素材的捷径二. 教学过程 作文在高考语文中有着特殊的地位,它是整张试卷的“半壁江山”,所以,作文训练一直被视为高三语文复习的“重头戏”,而写作素材的积累又是重中之重。现在已是高考冲刺阶段,作为考生,如何在有限时间里积累又多又好的写作素材呢?(一)留意身边生活,记录时事感想 首先是投身生活,观察生活,把自己在日常生活中耳闻目睹的事和自己情感的历程用文字记录下来。最好通过日记的方式,把每天感触最深的事记下来,保存好。这样,在极短的时间内也能获得丰富的材料。这些素材来自生活,鲜活生动,同学们如果能在写作时加以灵活运用,就能给阅卷老师耳目一新的感觉,作文就容易得高分。有个叫小吴的同学,2005 年高考语文考了 861 分,估算作文不少于 54 分。谈及高考作文的感想时她说,这次作文就是运用了“德国总理下跪”“日本首相拜神社”“中国人抵制日货”等材料,而这些材料都是她看完一些报道后,有感而发,把它们写进日记本里的。刚好这次作文话题是“纪念”,于是毫不犹豫地用上了。可见,坚持写日记,一方面可以使自己的写作思维保持活跃的状态,就好像一条常年流动的小溪,始终保持一种活力;另一方面是能积累一些新鲜的写作素材,为写作做好了“储粮”准备。(二)点击历史人物,概写生平事迹 在五千年的文明史中,中国大地涌现出一批又一批杰出的历史人物,其感人的事迹是写作取之不尽的源泉。但是不少同学对此好像熟视无睹,写作时就喜欢泛泛而谈,一个具体的人物事例都没有,这样的作文往往难拿高分。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可能是头脑中没有库存,或者有库存但不会使用。因此,我建议同学们在高考冲刺阶段里,每天阅读一两个历史人物(孔子、孟子、屈原、刘备、孙权、曹操、诸葛亮、关羽、李世民、李白、杜甫、白居易、苏轼、李清照、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等等)的生平事迹,并且对他们的生平事迹进行概写,同时也要善于从不同的角度来审视他们,做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把能证明相同观点的人物事例聚在一起。这样就能积累大量的有关历史人物的事例,在写作时就能信手拈来,犹如妙手偶得。有位同学曾以《忘记与铭记》为题写了一篇文章,她在文中这样写道:韩信“一饭千金”,恪守承诺,那是对恩情的铭记;苏武塞外牧羊,誓死不屈,那是对忠诚的铭记;李世民励精图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