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课时 键的极性和分子的极性 范德华力及氢键学习目标:1. 理解极性分子、非极性分子的概念,会判断分子的极性。2.掌握范德华力对物质的物理性质,如熔点、沸点、溶解性的影响。3.准确理解氢键的形成、表示方法及对物质的性质(熔点、沸点、密度等)的影响。[知识回顾]1.杂化轨道理论是一种价键理论,是鲍林为了解释分子的立体构型提出的。轨道在混杂时,轨道的总数保持不变,得到的新轨道称为杂化轨道,所得的杂化轨道完全相同。(1)sp 型杂化轨道是由一个 s 轨道和一个 p 轨道组合而成的,轨道间的夹角为 180°,呈直线形,如 BeCl2分子。(2)sp2 杂化轨道是由一个 s 轨道和两个 p 轨道组合而成的,杂化轨道间的夹角为120°,呈平面三角形,如:BF3分子。(3)sp3 杂化轨道是由一个 s 轨道和三个 p 轨道组合而成,sp3 杂化轨道间的夹角为109°28′。空间构型为正四面体形,如 CH4分子。2.配位键是共用电子对由一个原子单方面提供而与另一个原子形成的共价键,即“电子对给予-接受键”,是一类特殊的共价键。3.配位键可以用 A→B 来表示,其中 A 是提供孤电子对的原子;B 是接受孤电子对的原子。4.写出生成下列配合物的反应方程式:[Cu(H2O)4]Cl2:CuCl2+ 4H 2O == =[Cu(H 2O)4]Cl2Fe(SCN)3:FeCl3+ 3KSCN == =Fe(SCN) 3+ 3KCl 5.配位键的强度有大有小,因而有的配合物很稳定,有的很不稳定。许多过渡金属离子对多种配体具有很强的结合力,因而过渡金属配合物远比主族金属配合物多。[要点梳理]1.键的极性和分子的极性(1)键的极性① 极性键由不同原子形成的共价键,电子对发生偏移。吸引电子对较强的键合原子呈负电性(δ-),另一个呈正电性(δ+)。② 非极性键由同种原子形成的共价键,电子对不发生偏移。(2)分子的极性① 极性分子正电中心和负电中心不重合,即键的极性的向量和不等于零。② 非极性分子正电中心和负电中心重合,即键的极性的向量和等于零。(3)键的极性与分子极性的关系① 只含有非极性键的分子一定是非极性分子。② 含极性键的分子,如果分子结构是对称的,则为非极性分子,否则是极性分子。2.范德华力及其对物质性质的影响3.氢键及其对物质性质的影响(1)氢键的概念氢键是除范德华力外的另一种分子间作用力。它是由已经与电负性很强的原子(如N、F、O)形成共价键的氢原子与另一个分子中或同一分子中电负性很强的原子之间的作用力。(2)氢键的表示方法氢键通常用 A - H…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