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 章 资源安全与国家安全如何“藏粮于地” “藏粮于地”的含义问题 1.“藏粮于地”与“藏粮于仓”的粮食储备强调的重点有何差别?[思维线索]从材料中分析即可。[答案] “藏粮于地”强调的是可持续的粮食生产能力,是兼顾的长期利益,而“藏粮于仓”强调的是粮食储备,兼顾的是短期利益。问题 2.从决定粮食总产量的因素来看,在已划定 18 亿亩耕地红线的前提下,“藏粮于地”的关键是什么?[思维线索]主要从提高粮食单产的角度考虑。[答案] 关键是保护和提升耕地的质量;让退化的耕地休养生息,保障和提升耕地的生产力,努力提高耕地的单位面积产量。 实施“藏粮于地”战略的背景问题 1.我国实施“藏粮于地”有哪些有利条件?[思维线索]从近年来我国的粮食生产的实际状况入手分析。[答案] 近年来,我国粮食连年增产,农业稳定发展;社会经济发展,农业技术水平不断提高,粮食单产不断提升;生活水平提高,食物结构变化,导致粮食需求下降等。问题 2.“藏粮于地”对解决保障粮食安全与耕地质量之间的矛盾有什么作用?[思维线索]“藏粮于地”→保护耕地→提升质量→保障安全。[答案] “藏粮于地”能够提升耕地质量、保护耕地,从而提升耕地的粮食单产,在一定程度上保障粮食安全。问题 3.如何理解“藏粮于地”对解决粮食储备成本与粮食稳定供给之间矛盾的意义?[思维线索]“藏粮于地”→减少储备→降低成本。[答案] “藏粮于地”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粮食总产量,减少粮食储备量,降低粮食储备成本,利于平衡粮食供求矛盾。 如何“藏粮于地”问题 1.中国传统农耕文化对“藏粮于地”有什么借鉴意义?[思维线索]分析材料即可。[答案] 传统农业中的施用农家肥、精耕细作,以及采取修筑梯田、基塘生产、兴修水利工程、作物轮作等措施可以改进和维护耕地质量。问题 2.在现代耕地质量提升的案例中,选择两个案例,说明当地耕地质量提升方式与自然环境及耕地资源特点的关系。[思维线索]抓住每个案例发生地的环境特点分析。[答案] 吉林省为黑土分布区,土壤有机质含量高,连年耕作使其肥力降低,为此该省实行轮耕、休耕等政策,让耕地在冷湿的气候环境中有机质含量得到恢复。辽宁铁岭则采取了秸秆还田、玉米大豆轮作来减少化肥的施用,以此让耕地的肥力得到恢复。执行任务请根据下面的体系图快速回顾本章内容,把各序号代表的含义填到对应的方框内,构建出清晰的知识网络。① 资源禀赋② 消费需求③ 低碳能源④ 国家战略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