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解价值量的计算在高考中,有关商品价值量的计算题经常出现在选择题中,很多考生只知道社会劳动生产率与商品的价值量是反比关系,但不会具体运用,从而出现错误选择。本文介绍几则用劳动生产率来计算商品价值量的方法,以提高同学们的解题速度、解题能力。 一、 计算方法 我们知道商品交换要以价值量为基础进行等价交换,而商品的价值量不是固定不变的,会随着社会劳动生产率的变化而变化。高考试题中常常会针对社会劳动生产率的变化来考查我们对价值量的认识,从社会劳动生产率与价值量的关系角度命题来考查我们的分析能力、理解能力、推理能力、计算能力。 在有关社会劳动生产率与价值量的计算当中,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劳动生产率的概念来进行计算。我们知道,劳动生产率就是劳动者的生产效率。劳动生产率的高低有两种表示方法:一种是每个劳动者在单位时间内所生产出来的产品数量,一种是生产单位产品所耗费的劳动时间。我们可以充分利用第二种表示方法来进行有关商品价值量的计算: 社会劳动生产率=单位商品÷生产单位商品所用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通过这个公式我们知道,社会劳动生产率越高,生产单位商品所用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越短,单位商品的价值量越小。 我们可以假定没有提高前的社会劳动生产率(即原来的社会劳动生产率)为100%即 1;那么根据题目可以知道以前某商品的价值量也就是生产单位商品所用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高考试题中,有一些是要求我们计算出社会劳动生产率变化后商品的价值量或者价值总量、价格总额等,而要计算出价值总量也要先把单位商品的价值量计算出来。现在我们根据劳动生产率的第二种表示方法,就可以把社会劳动生产率变化后的单位商品的价值量计算出来:100%(原来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了的社会劳动生产率=原来单位商品的价值量÷现在的单位商品的价值量,那么,现在的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原来单位商品的价值量÷(1+提高了的社会劳动生产率)。通过这样计算就简单多了,同学们不但要会计算,更重要的是知道了为什么要这样计算,那么在遇到有关社会劳动生产率与单位商品的价值量计算问题时,就会得心应手。 二、 高考链接 1. (2008 年全国卷Ⅰ第 25 题)假设 2007 年某国一单位 M 商品,其价值用该国货币表示为 15 元。如果 2008 年生产 M 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 50%,且该国的货币价值下降(贬值)20%,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2008 年一单位 M 商品的价值用货币表示为 () A. 12 元 B. 12.5 元 C. 18 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