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公开课存在的若干问题与反思[摘 要] 英语公开课,是在教学实践中结合最新教育理念对英语教学行动的一种研究,是在常规的英语教学中赋予新教学法的一种尝试,从而推进了英语教学理论的实践化和英语教学实践的理论化,进而推动了整个英语教学改革。较常规课而言,英语公开课更具有展示性与导向性的作用,拥有更高的研究价值。[关键词] 英语新课程,公开课,问题,反思广义的公开课为全开放课堂,同事、同行、家长、领导或专家等都可进入课堂听课。本文所论述的英语公开课,特指具有一定组织、一定规模与精心准备的课堂,呈现课型主要是示范型、研究型与竞赛型公开课。伴随新的课程改革,越来越多的学校以教学引路的形式,开展这些公开课,引起了广大教师的极大关注,帮助了广大教师积累了一些经验,对“深化课程改革,优化课堂教学”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跳出英语公开课来反思,总觉得有若干问题存在,既值得重视,更需要改进。一、写译型的英语公开课很少众所周知,英语的基本技能有五项——听、说、读、写、译,“五技”应全面发展,绝不能重此轻彼。迄今为止,英语公开课大部分是听说课和阅读课,即教材中的热身(Warming-up),听力(Listening),口语(Speaking)和阅读(Reading)部分,写译型的课寥寥无几。原因何在?原因在于写译型的课堂难调动气氛。上写作课,学生需要一个安静的环境,教师要给学生安排足够的时间构思和拟稿,课堂就会出现长时间的安静,对公开课来讲,这就是冷场,是教师意识深处所避免的。上翻译课,师生必定要说中文,而说中文又违背了英语新课程全英文教学的教学理念。二、故意降低教学难度在 2008 年 4 月 28 日的重庆市高中英语优质课决赛期间,有这样一节课:教师语言很流利,教学流程很顺畅,师生配合很默契,老师所提的每个问题,学生都能踊跃回答。按照我们通常的评价标准,这是一堂很成功的公开课。但是,很多评委认为,这节课或这类课根本没有必要上,因为其授课内容学生都会了或掌握了。究其深层次的原因:这类教师为回避学生答不出问题的尴尬场面,根据新课标“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的理念,故意降低教学难度,省去了对教材知识深度的处理。三、当堂“表演” 新课内容的要求高我国课程改革的导向是以人为本,以培养学生兴趣为出发点,用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氛围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课堂气氛是英语有效教学的先决条件,也是判断英语公开课成功与否的基本标准。为了追求课堂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