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高考作文素材:材料引用及论点论据(25)惜时如金【论点 1】人贵有恒。【相关论据】1、铁棒磨成针:李白少年时期亦曾一度辍学。有一天,在下山的路上他遇见了一位老妇人在磨铁棒。李白就问老妇人为什么做这个事,老妇人说:“我要把它磨成针。”李白深受启发,重返书房,坚持完成了学业。2、沈括 12 年画地图:北宋科学家沈括绘制《守令图》地图集时坚持了 12 年,他于1076 年接受编制地图集的任务,不久受诬告被贬。他住在湖北随县的庙里,三年如一日修补地图。大赦回浙江,他又沿途实地考察,对错误一一修正。直到 1087 年,他终于完成了这部地图组成的地图集。其中最大的一幅高 1.2 丈,宽 1 丈。图幅之多,内容之精深,前所未有。3、《浮士德》耗费诗人 60 年心血:德国大诗人歌德,耗费 60 年的心血,才完成他的长诗《浮士德》。直到临终前,这位 84 岁的老人还伏在桌上写作。4、我行我素,写作不辍——1923 年,海明威的第一本小说《三个故事与十首诗》出版,只印了 300 本,受到批评;隔了一年,另外一本《在我们的时代里》出版了,印了 1735 本,只卖掉了 500 本,遭到批评;第 3 年推出《太阳照样升起》,突然非常轰动,一下子卖掉了26000 本,还是遭到批评。1954 年,海明威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当时也有人批评他最轰动的小说《战地钟声》粗糙紊乱,《老人与海》单调无味。可是海明威仍然我行我素,写作不辍。5、张溥指掌成茧:明代文学家张溥从小就喜欢读书,然而往往记不住,为此,他常常骂自己笨;可这不能解决问题,他想,惟一的办法是比别人多用些功夫。于是他想了个办法:反复地抄写。他每读一篇文章,就整整齐齐地抄上一遍,边抄边读,抄后又读,读后烧掉,再重新抄写。这样重复七次,一篇文章也读了一二十遍,自然也就记住了。为此,他把自己读书的屋子取名为“七录书斋”。由于他长年累月地抄写,握笔的指上都长满了老茧。张溥正是靠了这种扎扎实实的功夫,才成为一个学识渊博的文学家。【名言警句】1、做学问要花功夫,持之以恒,日积月累。(吴玉章)2、滴水不间断,能使石头穿。(谚语)3、耐心是一切聪明才智的基础。(柏拉图)4、贵有恒,何必三更起五更睡,最无益,只怕一日曝十日寒。(毛泽东)5、君子之学也,其可一日而息乎。(欧阳修)【论点 2】恒心是成功的基石。【相关论据】1、30 年努力结硕果:富兰克林幼年家贫,8 岁上学,12 岁就当印刷所的小学徒。但恶劣的环境并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