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新人教版 选修]11《呼兰河传》学案【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萧红及其作品 2、把握《呼兰河传》的基本内容和主要特色。3、分析人物形象,把握作品主题,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学习重点】通过分析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揭示小说的深刻主题【学习难点】理解作者对善良的呼兰河人身上所表现的国民的麻木、愚昧、残忍的劣根性的批判,体会作品所揭示的旧的传统意识对善良人民的束缚与戕害【教学过程】一、走近作者萧红,1911 年出生于呼兰县的一个地主家庭,民国四大才女之一生活阶段一(1911-1931):离家出走,王恩甲,被抛弃——被爱情蒙骗生活阶段二(1932-1938):写作投稿,萧军,被殴打、背叛——不平等的命运姿态生活阶段三(1938-1940):寂寞苦闷,端木蕻良,被冷漠、受折磨——寻找安全感生活阶段四(1940-1942):完成《呼兰河传》,患病去世——一个需要保护的孩子她的一生基本上在漂泊中度过,没有一个固定的温暖的家庭。尽管曾经与三个男人共同生活过,但她说:“我总是一个人走路。”(引用萧红的遗言:女性的天空是低的)萧红(1911 年 6 月 2 日─1942 年 1 月 22 日),中国现代著名女作家。黑龙江省呼兰县人,原名张乃莹,笔名悄吟、玲玲、田娣。被誉为“30 年代的文学洛神”的萧红,是民国四大才女(吕碧城、萧红、石评梅、张爱玲)中命运最为悲苦的女性,也是一位传奇性人物,她有着与女词人李清照那样的生活经历,并一直处在极端苦难与坎坷之中,可谓是不幸中的更不幸者。 生活阶段一:1911 年 6 月 2 日出生于地主家庭,中学时代喜爱绘画和文学,萧红父亲张廷举,早年毕业于黑龙江省立优级师范学堂,长期担任官吏,具有浓厚的封建统治阶级思想。他对萧红冷漠无情,促使萧红最终走上背叛地主家庭的道路。母亲姜玉兰,生一女三子,萧红是第一个孩子。1919 年 8 月母亲病故。同年 12 月,父亲张廷举续娶,继母梁亚兰对萧红姐弟感情一般。萧红与祖父之间的饿感情深厚。因反抗包办婚姻离家出走。1931 年 2 月初,因无经济供给,生活困难,萧红只好离开北平返回呼兰。在走投无路、万般无奈的情况下,违心地与王恩甲一起住进道外十六道街东兴旅馆同居。半年后,萧红怀孕,临产期近,王恩甲却不知去向。生活阶段二:1932 年在哈尔滨与萧军相识,不久她住进医院分娩,孩子生下后因无力抚养而送人。两个人在旅馆同居,并开始为报刊写稿。在鲁迅的关怀与扶持下,萧红成为 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