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高中历史 专题三 北魏孝文帝改革 一 励精图治的孝文帝改革教案(含解析)人民版选修1-人民版高二选修1历史教案

高中历史 专题三 北魏孝文帝改革 一 励精图治的孝文帝改革教案(含解析)人民版选修1-人民版高二选修1历史教案_第1页
1/6
高中历史 专题三 北魏孝文帝改革 一 励精图治的孝文帝改革教案(含解析)人民版选修1-人民版高二选修1历史教案_第2页
2/6
高中历史 专题三 北魏孝文帝改革 一 励精图治的孝文帝改革教案(含解析)人民版选修1-人民版高二选修1历史教案_第3页
3/6
一 励精图治的孝文帝改革学习目标:1.了解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2.归纳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内容。1.重点:孝文帝改革的背景、过程、内容。2.难点:认识孝文帝改革的重要历史意义。教材整理 1 智者的选择(改革的背景)1.客观(1)统一:北魏崛起,于 439 年统一北方。(2)矛盾(3)落后:鲜卑族的经济文化水平相对落后。2.主观:冯太后和孝文帝的推动。[深度点拨] 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有利条件1.北魏统一了北方,结束了分裂混乱的政治局面。2.各民族相互融合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3.冯太后和孝文帝深受汉族先进文化的影响,具有改革意识和才能。教材整理 2 改革的内容措施具体内容历史意义经济均田制雏形:计口授田,“劝课农桑”内容① 保障了统治阶级的利益② 限制了土地兼并③ 保证了政府的财政收入和劳役需要④ 促进了经济的恢复发展政治整顿吏治① 原因:吏治混乱、贪污成风,影响财政收入,激化了矛盾② 内容:俸禄制、任期考核制① 相对缓和了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② 减轻了官吏对百姓的掠夺,巩固了北魏政权政治迁都洛阳① 原因:平城保守派势力强大,阻碍改革;平城地处偏僻,产粮有限;洛阳地处中原,农业发达;洛阳是当时的政治文化中心② 概况:493 年,以讨伐南朝为名,迁都洛阳;恩威并施,压制反对派① 有利于推进改革② 有利于胡汉民族文化融合,促进中华文明的发展文化革除旧俗穿汉服,用汉姓,与汉族联姻,说汉话,行汉制有利于少数民族的封建化;有利于民族融合[课中思考] (1)阅读教材 P29“学习思考”,什么是均田制?北魏政权为什么要推行这一土地改革制度?【提示】 均田制是当时比较完备的土地制度,统治者将土地授予百姓耕种。其中无主荒地称露田,百姓没有所有权,也不能买卖,死后要归还政府;已耕种过的土地称桑田农民终身不必交还,可以买卖。均田制下农民要承担一定的徭役杂税。原因:均田制的实行可以保证地主阶级的利益,同时限制了土地兼并;有利于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加强统治者对农民的控制,保证统治者的财政收入和劳役需要,促进北魏经济的恢复和发展。(2)阅读教材 P30“学习思考”,北魏官员的收入在孝文帝改革前后分别是如何获取的?【提示】 改革前,把战争中掠夺的人畜等财富,按照功劳的大小和品爵的高低划分,作为获得官俸的主要手段。改革后,俸禄统一由国家筹集,按品第高低发给官吏,不许官吏自筹。(3)阅读教材 P31“学习思考”,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的目的是什么?【提示...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高中历史 专题三 北魏孝文帝改革 一 励精图治的孝文帝改革教案(含解析)人民版选修1-人民版高二选修1历史教案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