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 课 农奴制改革与俄国的近代化[目标导航] 1.了解俄国资本主义发展的原因和政治改革的目的、内容。(重点)2.理解俄国农奴制改革的进步性和局限性,改革与革命的关系。(难点)3.认识 1861 年农奴制改革对俄国近代化的影响。(重点)一、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1.原因:1861 年农奴制改革,推动了俄国封建经济的解体,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2.表现(1)农业① 改革提高了农民生产积极性,更新了农业生产结构,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② 加剧农村社会分化,富农和部分地主开始经营资本主义农业,到 19 世纪 80 年代,资本主义农业逐渐成为俄国农业的主要成分。(2)工业① 获得了充足的自由劳动力,扩大了国内销售市场。② 沙皇政府制定政策,扶植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③19 世纪后期,主要工业部门完成了从手工工场向机器工厂的过渡。石油、机器制造等新兴工业部门兴起。3.问题:资本主义经济总体水平仍然落后于美国和西欧国家;对外国资本尤其是对法国资本依赖严重,资本主义经济发展非常不平衡。[思维点拨]1861 年的农奴制改革是俄国加快近代化步伐的重要前提,这一变化必然会影响到社会各个领域。俄国政治的缓慢变革就是这种变化的结果。二、政治的缓慢变革1.目的:使沙皇专制制度适应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2.措施(1)政治体制① 参照西方资产阶级代议制模式,建立地方和城市的自治机构。② 地方和城市的实际权力仍然掌握在沙皇任命的行政官僚手中。(2)司法制度:废除原来的按等级审判的制度,并建立了陪审制度和律师制度,实行公开审判。(3)军事方面:缩短服役年限,实行普遍义务兵役制,建立西方式的军事管理体系。(4)教育方面:鼓励社会和个人办学,扩大大学的自主权,允许引进西方书籍。3.影响(1)局限性:俄国仍然是封建君主专制的国家。(2)进步性:客观上使西方资产阶级的思想和统治方式开始传入俄国,变革的愿望日益强烈。[思维点拨]1.俄国的政治改革使西方资产阶级思想传入俄国,更多的人认识到俄国与西方的差距,变革的愿望日益强烈。2.1861 年农奴制改革使俄国走上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从而为 1905 年革命准备了经济条件和阶级基础;1861 年农奴制改革保留的封建残余成为 1905 年革命直接反对的目标。三、亚历山大二世遇刺1.对改革的评价(1)性质:封建地主实行的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2)根本目的:维护封建地主阶级利益,巩固沙皇专制统治。(3)局限性:保留了大量的农奴制残余,阻碍资本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