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06月16日城市规划师2005·规划原理[4]一、单选题[共70题,每题1分,总计70分]1、早期城市形成的主要动因是()。A.由于人类劳动的大分工B.农业和牧业为标志的第一次人类大分工C.商业和手工业从农牧业中的分离D.商业和手工业的聚集2、城市化的动力机制是()。A.农业发展是城市化的初始动力;工业化是城市化的根本动力;第三产业是其后续动力B.农业为城市化提供生产原料、提供市场、提供劳动力C.工业为城市化提供了经济基础,使得人口与资本向城市聚集D.第三产业的发展,为城市化带来了就业机会与人口的增加3、关于佩鲁1950年提出的增长极核理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城市对周围区域和其他城市的作用是平衡但不同时进行的B.城市对周围区域和其他城市的作用是既不平衡也不同时进行的C.城市对周围区域和其他城市的作用是不平衡但能同时进行的D.城市对周围区域和其他城市的作用是既平衡也能同时进行的4、中心城市作为一个区域的中心,必须是对整个区域的发展有很大影响,能在多种职能尤其是()上综合发挥中心作用的城市或城镇群。A.政治职能B.经济职能C.文化职能D.A、B和C5、通常所说的中心城市,主要是指()所依托的城市。A.政治中心B.文化中心C.经济中心D.商业中心6、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是()。A.可持续发展是既满足当代人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B.可持续发展是在满足当代人需要的前提下,再适当考虑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C.可持续发展是对满足当代人的需要作适当的控制,对满足后代人的需要能力作重点考虑D.可持续发展就是对经济和环境之间的协调发展7、《中国21世纪议程》是根据中国国情,阐述了中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和对策,可以分为多个部分,分别涉及()。A.可持续发展总体战略、经济可持续发展和资源与环境的合理利用与保护B.可持续发展总体战略、社会可持续发展、经济可持续发展和资源与环境的合理利用与保护C.可持续发展总体战略、社会可持续发展、资源与环境的合理利用与保护D.社会可持续发展、经济可持续发展和资源与环境的合理利用与保护8、城市规划是政策形成和实施过程中的工具,其作用主要是()。A.由政策导引和信息供应来支撑,将影响到整个土地市场B.确定城市的发展规模和发展方向,进行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和全面安排C.通过信息提供,促进城市房地产市场的有序和健康运作D.建立各种引导机制和控制规则,确保各项建设活动与城市规划目标相一致9、下列对省域规划和县域规划或县级市域规划各自特点及其比较不对的一项是()。A.前者的对象是以区域形成的基本因素为基础的地域单元,集中反映了该地域类型发展及其布局的实质和特征B.后者是以整个地区的综合发展规划为基础,解决整个地区的生产力综合配置问题C.前者的缺点是与现行行政管理体制不完全一致,实施协调上有较大难度D.后者涉及的各项内容往往受现行行政区的局限,最好是从小到大逐级进行10、城市总体规划要着重解决好()等重大问题。A.城市发展方向、战略和城市布局结构B.要配合基础设施和社会设施建设C.各类工程规划和专项规划的编制工作D.城市防灾规划要引起高度重视11、工程地质条件对城市用地布局的影响包括()以及一些特殊地质现象和地质构造的影响。A.水土流失B.山体滑坡C.地基承载力D.地震12、()是由于斜坡上大量滑坡体(土体或岩体)在风化、地下水及重力作用下,沿一定的滑动面向下滑动而造成的。A.滑坡B.水土流失C.地震D.崩塌13、关于人类活动的空间分布及其空间中的相互关系的学说是()。A.区位理论B.社会进化论C.社会均衡论D.历史循环论14、在城市总体布局中,对城市居民的劳动组织有很大影响的是()。A.公共建筑群B.工业组织方式与布置形式C.生活居住区D.城市绿化系统15、城市规划编制各层次之间的相互关系是()。A.分区规划属于总体规划B.分区规划属于初级规划C.分区规划不属于总体规划D.分区规划属于城市总体规划阶段,是在总体规划的基础上作进一步的规划安排,为详细规划和规划管理提供依据16、以下属于确定城市发展性质依据的有()。A.该城市的人口增长率及人文素质B.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