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升高)高一语文衔接班培养学习文言文的兴趣(二)课后练习(答题时间:35分钟)送东阳马生序(节选)宋濂【原文】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授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译文】我幼年时,就喜好读书。因为家里贫寒,没有办法买书看,常常向藏书的人家去借阅,(借来后就)亲手抄写,计算着约定的日子按时归还。遇到天寒,砚台里结成坚冰,手指头(冻得)不能屈伸,(仍然坚持抄写)一点也不敢偷懒。抄写完,立刻送还人家,从不敢超过约定的期限。因此别人都愿意把书借给我,我于是能够阅读了许多书。到了成年以后,更羡慕有道德有学问的人,又恐怕没有大师、名人来教导自己,曾经跑到百里以外,拿着经书向地方上有道德有学问的前辈请教。先辈是德高望重的人,学生挤满了他的屋子他说话的态度从不流露出一点客气。我(毕恭毕敬地)站着侍候在先辈的左右,向他提出问题,询问道理,弯着腰,侧着耳朵专心地请教;有时遭到了斥责,(我的)态度越发恭敬,礼节越发周到,一句话都不敢回答;等到他高兴了,就又向他请教问题。所以我虽然很愚笨,还是获得了知识,增长了见闻。【阅读训练】1.“”下面以的用法与另外三项不同的是()A.无从致书以观B.计日以还C.以是人多以书假余D.俯身倾耳以请2.翻译下列句子:①以是人多以书假余。②俟其欣悦,则又请焉。3.回答下列问题。“①”余因得遍观群书的原因是什么?“②”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的原因是什么?4.这则短文赞扬了宋濂怎样的精神?答:阅读下面一段文言短文,借助《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疏通文意,然后展开合理想象,适当增删情节,将其改编成一段令人深思的小故事,并与朋友分享。舅祖陈公德音家,有婢恶猫窃食,见则挞之。猫闻其咳笑,即窜避。一日,舅祖母郭太安人使守屋。闭户暂寝,醒则盘中失数梨。旁无他人,猫犬又无食梨理,无以自明,竟大受捶楚。至晚,忽得于灶中,大以为怪。验之,一一有猫爪齿痕。乃悟猫故衔去,使亦“”“以窃食受挞也。蜂虿有毒,信哉。婢愤恚,欲再挞猫。郭太安人曰:断无纵汝杀猫理,”猫既被杀,恐冤冤相报,不知出何变怪矣。此婢自此不挞猫,猫见此婢亦不复窜避。【参考译文】舅祖陈德音的家中,有个丫环讨厌猫偷东西吃,于是看见猫就打。猫一听见那个丫环的声音就四处逃窜躲避。有一天,舅祖母郭太安人让那个丫环看守屋子。丫环关上门小睡了一会儿,醒来发现盘子里面不见了几个梨。旁边没有其他人,而猫和狗又不吃梨,丫环无法为自己洗清偷吃梨的罪名,因此被狠狠地打骂。到了晚上,忽然在炉灶里面找到了梨子,丫环非常奇怪。仔细看了梨子,发现每个梨子的上面都有猫的爪印和牙齿的印。丫环才明白梨子是被猫故意偷走的“”,让她因偷吃东西的罪名而被打。蜜蜂和蝎子也有毒这句话是对的。(形容有些人物,地位虽低,但也能为害于人,不可轻视)丫环非常委屈,想要再去“打猫。郭太安人说,决没有放纵你杀猫的道理,猫如果被杀了,恐怕冤冤相报,不知道又会生出什么奇怪的事情了”。这个丫环从此就不再打猫了,猫看见她也不再躲避了!【试题答案】1.C2.①因此别人都愿意把书借给我②等到他高兴了,(我)就又向他请教问题。3.①他好学,家贫,买不起书,但他借书不失信于人;抄书不畏艰苦,从而得以遍观群书。②为求得先达的指导,常常远行百里之外,登门请教,不耻下问,因此他能“卒获有所闻”。4.学习勤奋刻苦,尊师,求学诚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