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升高)高一语文衔接班第6——讲《归园田居》《登高》课后练习(答题时间:35分钟)一、阅读下面这段文字,回答问题。推敲《诗话总龟》贾岛初“”“”赴举,在京师。一日于驴上得句云: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又欲推字,炼之未定,于驴上吟哦,引手作推敲之势,观者讶之。时韩退之权京兆尹,车骑方出,岛“”“”不觉得止第三节,尚为手势未已。俄为左右拥止尹前。岛具对所得诗句,推字与敲字“‘’”未定,神游象外,不知回避。退之立马久之,谓岛曰:敲字佳。遂并辔而归,共论诗道,留连累日,因与岛为布衣之交。【阅读训练】1.下面句中加点的“”之字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A.退之立马久之B.何陋之有C.久之,目似瞑D.怅恨久之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①一日于驴上得句云②炼之未定③观者讶之④岛具对所得诗句3.这篇短文作者意在赞扬贾岛的什么精神?答:二、阅读下面这段文字,回答问题。邴原泣学《初潭集》【原文】“”“邴原少孤,数岁时,过书舍而泣。师曰:童子何泣?原曰:孤者易伤,贫者易感。”夫书者,凡得学者,有亲也。一则愿其不孤,二则羡其得学,中心感伤,故泣耳。师恻然“”“”“”曰:欲书可耳!原曰:无钱资。师曰:童子苟有志,吾徒相教,不求资也。于是遂就书。一冬之间,诵《孝经》《论语》。【阅读训练】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①凡得学者②然得而腊之以为饵③吾徒相教④徒以有先生也2.翻译下列句子。①孤者易伤,贫者易感。译文:②一则愿其不孤,二则羡其得学译文:③童子苟有志,吾徒相教,不求资也。译文:3.书塾中的老师值得我们敬佩的地方是?4.我们应该学习邴原的什么精神?答:【试题答案】一、1.B2.①想到②锤炼,此指反复思考③……对感到惊讶④全部3.赞扬了贾岛写文章时在遣词造句方面精益求精的精神。【译文】贾岛初次在京城里“参加科举考试。一天他在驴背上想到了两句诗: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又想用推字(来替换敲字),反复思考没有定下来,便在驴背上(继续)吟咏,伸出手来做着推和敲的动作。(行人)看到贾岛这个样子都很惊讶。当时韩愈提任代理京城的地方长官,他正带车马出巡,贾岛不知不觉,直走到(韩愈仪仗队的)第三节,还在不停地做(推敲)的手势。于是一下子就被(韩愈)左右的侍从推搡到京兆尹的面前贾岛详细地回答了他正“”“”在酝酿诗句,用推字还是用敲字没有确定,精神离开了眼前的“‘’”事物,不知道要回避。韩愈停下车马思考了好一会,对贾岛说:用敲字好。于是两人并排骑着驴马回家,一同谈论作诗的方法,互相舍不得离开,一连好几天。(韩愈)因此跟贾岛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二、1.①能够②得到③白白地④只是2.①孤儿容易悲哀;穷人容易感伤。②一来羡慕他们不孤单,二来羡慕他们能够上学。③你如果立志读书,我愿意白教你,不收学费。3.为下一代无私奉献的精神。4.学习他贫不丧志,立志求学的精神和他在学习上刻苦勤奋的精神。【译文】邴原幼时丧父,几岁时,从书塾经过,(听见书声琅琅)忍不住哭了,书塾的老师问“他说:小孩子为什么”“哭泣?邴原答道:孤儿容易悲哀,穷人容易感伤。凡是能够读书的人,必然都是些有父母的孩子。我一来羡慕他们不孤单,二来羡慕他们能够读书。内心感伤,因此而哭泣罢了“”。老师怜悯地说:你想读书就来吧!“”邴原说:没钱交学费老师说:“你如果立志读书,我愿意免费教你,”不收学费。于是邴原进了学堂,学习异常努力。一个冬天,就读熟了《孝经》和《论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