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闯关检测一、选择题1.(2018河北衡水一中分科综合考)下表《1949—1952年上海私营工业生产经营方式比例变化表》。(据《中国经济体制两次转型的历史比较》文的相关数据编制)表格中的状况()1949年1952年加工订货10%58.8%自产自销90%41.2%A.表明国民经济比例关系初步改善B.说明私营工业获得了较快的发展C.证明国家的工业化建设成效显著D.为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奠定基础答案D题干表格中“加工订货”部分有很大的提高,说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国家对私有性质的经济进行了调控,这为后来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奠定了基础,故选D项。2.(2019清华大学标准学术能力诊断测试)1951年1月,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颁布了《关于统购棉纱的决定》,规定“凡公私纱厂自纺部分的棉纱及自织的棉布,均由国营纱布公司统购”。1953年10月,作出《关于实行粮食的计划收购》,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实行粮食的统购统销。11月,作出《关于在全国实行计划收购油料的决定》。这()A.规范了私人资本主义经营的各种行为B.解决了广大人民基本生活资料的需要C.成为了“一五”计划建设的重要举措D.适应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的需要答案D解读题干材料可知,政府加强管理适应了工业化建设的需要,故选D项。材料体现不了“各种行为”,A项错误;材料说明明显加强对公私生产的管理,B项错误;“一五”计划是1953年开始的,C项错误。3.(2018安徽高中十校联盟联考)毛泽东1952年指出,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在客观上将长期存在的社会生产和社会需要之间的矛盾,就需要人们时常经过国家计划去调节”。据此可知()A.中国社会生产力亟待提高B.计划经济已取代市场经济C.社会需求脱离实际D.计划经济有存在的必要性答案D据题干材料反映的当时中国的社会矛盾,以及解决的办法是“需要人们时常经过国家计划去调节”可知,这体现了计划经济有存在的必要性,故选D项。从材料信息可知当时不仅需要提高生产力也要发展生产关系,A项错误;计划经济成为主要经济体制是在1956年三大改造基本完成后,B项错误;材料不能表明社会需求脱离实际,C项错误。4.(2018辽宁沈阳一模)观察下表,表中数据主要体现了()“一五”计划主要轻工业产品产量指标产品名称1952年产量1957年计划产量增长%棉纱361.8万件500万件138%棉布11163.4万16372.1万147%匹匹食用植物油72.4万吨155.2万吨214%面粉299万吨467万吨156%盐346万吨593.2万吨171%A.优先发展重工业的特点B.重点建设、兼顾民生的指导思想C.已形成完整的工业体系D.农业领域的社会主义改造已完成答案B根据材料可以得出与民生相关的轻工业在“一五”期间也有较大幅度的增长,结合所学“一五”计划中除了轻工业发展,重工业也取得显著提升,故选B项。5.(2019河南郑州一模)1953年12月,中央人民政府对粮食实行了计划收购(即统购)和计划供应(即统销);然后对食用植物油也实行了统购和统销;1954年9月又对棉花实行统购,对棉布实行统购和统销。这一政策的实行()A.表明工农业产品极大丰富B.有利于保障工业化战略实施C.反映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D.促进了当时国民经济的恢复答案B据题干及所学可知,1953—1957年是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在这一时期内确立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针,根据材料中央政府在1953—1954年逐步实现了对粮食、食用油、棉花、棉布的统购统销,此制度属于计划经济体制的内容,这种体制对于推动工业化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故选B项。1953—1954年仍处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经济尚不发达,难以达到工农业产品极大丰富的情况,A项错误;经济体制改革开始于1978年底的十一届三中全会,C项错误;国民经济恢复时期为1949—1952年,D项错误。6.(2019四川凉山第一次诊断)“一五”计划开始实施后,城市人口以及以粮食为原料的工业逐步发展,对粮食的需求日益增大,粮食问题供应紧张。对此,我国采取的新措施是()A.实行统购统销B.发展农业合作社C.推行“以粮为纲”政策D.实行国家合同定购政策答案A根据题干材料可知,由于“一五”计划的开展,粮食供应紧张,因此需要国家调控,实行统购统销政策,故选A项。发展农业合作社是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所采取的措施,B项错误;“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以粮为纲”的说法与当时显然不符,C项错误;国家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