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青岛高三检测)下表是我国四省(直辖市)的常住人口(其中包括在该地居住的离开原籍半年以上的人口)的普查数据表。读表完成1~3题。省(直辖市)第五次人口普查数占全国总人口数的比重(%)第六次人口普查数占全国总人口数的比重(%)甲省7.177.15乙省7.317.02丙省6.837.79丁市1.321.72注:我国第五次人口普查时,全国总人口为129533万人,第六次人口普查时全国总人口为133972万人。1.表中内容反映,甲、乙、丙三省()A.已出现人口负增长B.人口流动量大C.经济发达D.是人口大省2.丁市人口普查数占全国的比重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经济发展快,人口出生率高B.生活水平提高,人口自然增长率高C.医疗卫生事业进步,人口死亡率下降D.经济发达,迁入人口数量大3.从第五次人口普查到第六次人口普查的10年间,人口数量增长率最高的是()A.甲省B.乙省C.丙省D.丁市解析:第1题,从三省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比重可知甲、乙、丙三省为我国人口大省。第2题,丁市为直辖市,人口自然增长率应该很低,但由于经济发达,吸引大量人口迁入,导致丁市人口普查数占全国的比重发生变化。第3题,计算人口数量增长率可用(第六次人口普查数占全国总人口数的比重-第五次人口普查数占全国总人口数的比重)÷(第五次人口普查数占全国总人口比重)来计算。答案:1.D2.D3.D下表示意我国四个地区典型农作物的分布。据表回答4~5题。甲乙丙丁主要粮食作物冬小麦春小麦水稻水稻主要经济作物棉花、花生亚麻、甜菜棉花、油菜甘蔗、茶叶4.下列组合正确的是()A.甲——东北地区B.乙——西双版纳C.丙——珠江三角洲D.丁——珠江三角洲5.下列有关四地的叙述,正确的是()A.乙地积极进行商品粮基地建设,应大力开垦沼泽、湿地B.甲地农业发展的障碍是旱涝、盐碱、风沙C.丙地农业发展的限制性因素是积温低D.丁地的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黑土肥力下降解析:第4题,根据作物类型可知,甲地位于华北地区;乙地位于东北地区;丙地位于长江中下游地区;丁地位于水热条件较好的珠江三角洲地区。第5题,东北地区在今后的商品粮基地建设中,应保护湿地;华北地区农业发展的三大自然障碍是旱涝、盐碱、风沙;长江中下游地区发展农业的限制性因素是旱涝灾害;珠江三角洲地区无黑土分布。答案:4.D5.B6.(2013·安徽名校高三模拟)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烟台、洛川、阿克苏三地是我国著名的苹果产区,其中以“飘香的阿克苏苹果”品质最好。试分析洛川和阿克苏发展苹果产业最突出的区位优势。(2)A地的秦山核电站是我国第一座核电站,B地的三峡水电站是我国最大的水电站。试分析这两地建设发电站的主要原因。(3)目前海南岛和三江平原是我国农业开发的重点区域。试分析海南岛发展特色农业的基础条件和三江平原农业开发的重点。解析:第(1)题,由中国政区图可以看出,洛川位于生态环境较为脆弱的黄土高原,种植苹果既能发展经济又能保护生态环境。阿克苏深居内陆,气温日较差大,光照强,使苹果品质好。第(2)题,分别从秦山核电站、三峡水电站的位置、经济状况、能源状况、电站特点等方面分析。第(3)题,海南岛所处纬度低,气候资源丰富,适合发展热带经济作物或育种、花卉等。三江平原纬度较高,人均耕地多,在耕作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应加大科技投入,提高单产,提高农产品品质,面向市场调整产业结构,延长生产链,增加附加值;保护湿地;保护农业发展环境。答案:(1)洛川:地处黄土高原,种植苹果既发展了经济,又保护和改善了生态环境。阿克苏:气温日较差大,光照强,苹果品质好。(2)秦山核电站:地处长江三角洲地区,这里经济发达,能源需求量大;常规能源缺乏;核电能量密集,原料运输量小,核电站建设地区适应性强。三峡水电站:长江三峡水电站位于西陵峡内,峡谷地形,地质基础好,有利于筑坝;长江径流量大,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距用电需求量大的华中、华南地区不远,能有效缓解这些地区电力供应紧张的局面;水库还有防洪、航运、灌溉、养殖、供水等综合效益。(3)海南岛为热带季风气候(位于低纬地区),光、热、水条件优越(气候资源丰富),适合发展成为热带经济作物基地、育种基地、热带水果和花卉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