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强化练(十二)现代中国的过渡与曲折—1949-1978年的中国时间:40分钟分值:85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8·临沂模拟)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的《共同纲领》明确了彻底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任务,但没有把社会主义前途明确写进条文。这主要是基于()A.建设新民主主义社会的现实需要B.建立爱国统一战线的政治目标C.鼓舞全国人民继续争取独立民主D.社会主义革命的任务仍然艰巨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我国进入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时期,过渡时期我国的社会性质是新民主主义社会,《共同纲领》明确了彻底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任务,但没有把社会主义前途明确写进条文,主要是基于建设新民主主义社会的现实需要,故A项正确。答案:A2.(2018·辽宁五校联考)1945年8月,中苏两国就对日作战后期及战争结束后解决双方争议问题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条约》,有效期为30年。1950年2月,经过谈判中苏两国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这表明()A.中国努力建立新型平等外交关系B.美苏冷战对中苏关系变化影响有限C.对苏外交成为中国政府外交核心D.两国政府坚持务实灵活的外交原则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没有承认国民政府与苏联签署的协议,而是以新的身份与苏联谈判,重新签订新的条约,表明中华人民共和国努力建立新型平等外交关系,故A项正确;在美苏冷战的背景下,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一边倒”政策,故B项错误;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的核心是维护国家利益,故C项错误;材料反映了中苏签订条约的历程,未体现务实灵活原则,故D项错误。答案:A3.(2018·石家庄模拟)1954年宪法确认的民主的主体不仅包括了工农劳动群众,还包括了“可以合作的劳动人民”,主要是民族资产阶级;专政的对象也不是整个资产阶级,而只是官僚资产阶级。由此可见当时()A.新中国民主具有广泛性B.民族资产阶级仍有革命性C.新宪法强化了阶级矛盾D.政治协商制度具有稳定性解析:由材料可知民主的主体不仅包括工农群众,还包括民族资产阶级,这说明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主是广泛的人民民主,故A项正确;民主革命时期民族资产阶级具有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性,但材料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因而B项与材料中时间不符,故B项错误;由材料可知新宪法将民族资产阶级确认为民主的主体,因而新宪法并未强化阶级矛盾,故C项错误;材料是1954年的相关内容,与政协制度无关,故D项错误。答案:A4.(2018·海淀模拟)据《中国高等教育研究50年》记载,1952年我国各类高校调整前后校数变化如下,这一变化反映的高等院校调整的任务是()类别时段综合理工农医师范其他调整前51783051调整后211083749A.满足以工业化为主的经济建设需要B.将近代科学各个门类引进高等教育C.建成学科专业齐全的高等学校体系D.提高广大工农群众的科学文化水平解析:1952年,完成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工作,为国家开展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创造了条件,1953年,第一个五年计划实施并优先发展重工业,与材料中“1952年我国各类高校调整”“理工农医”大为增加相符,故A项正确;近代已经引进高等教育,并非是材料中“1952年”,故B项错误;学科专业齐全,与材料中“综合”减少大半不符,故C项错误;广大工农群众的科学文化水平是属于社会教育,与材料中“高等院校调整”不符,故D项错误。答案:A5.(2018·衡阳模拟)1952年,周恩来认为当今世界应划分为两大阵营(帝国主义阵营和社会主义阵营)、三类国家(帝国主义国家、民族主义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并指出世界局势“不是简单的两大阵营对立,没有什么工作可做”。这说明当时的中国()A.已放弃“一边倒”的外交策略B.强调独立自主政策的必要性C.不单纯以意识形态为外交准则D.切实推动新型区域外交合作解析:材料“三类国家(帝国主义国家、民族主义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中民族主义国家的划分并不是以意识形态为外交准则,故C项正确。答案:C6.(2018·德州模拟)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提出“一边倒”的外交政策。20世纪50年代,又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这一变化()A.导致了中苏关系的恶化B.基本清除了外交中的意识形态元素C.促进了中美关系的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