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第5节氮的氧化物和硝酸(课时活页卷)一、单项选择题1.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分析推理得出正确的结论是化学学习的方法之一。对下列实验事实的解释正确的是()现象解释AKI淀粉溶液中通入Cl2,溶液变蓝Cl2能与淀粉发生显色反应B浓硝酸在光照条件下变黄浓硝酸不稳定,生成有色产物NO2能溶于浓硝酸C某溶液中加入硝酸酸化的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说明该溶液中含有SO42-D铜片放入浓硫酸中,无明显变化说明铜在冷的浓硫酸中发生钝化【答案】B【解析】A项使淀粉变蓝的是Cl2置换出的I2;C项溶液中还可能有SO32-;D项是因浓硫酸与Cu常温下不反应。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CO、NO、NO2都是大气污染气体,在空气中都能稳定存在B.1molCu和足量稀HNO3反应产生NA个NO分子(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C.pH=1的溶液中,Fe2+、NO3-、SO42-、Na+不能大量共存D.铁溶于稀HNO3,溶液变黄,发生离子反应为3Fe+8H++2NO3-===3Fe2++2NO↑+4H2O【答案】C【解析】A项,NO在空气中不能稳定存在,会被氧化为NO2;B项,n(NO)==mol,N(NO)=NA;C项,pH=1时,NO3-会氧化Fe2+;D项,溶液变黄,Fe被HNO3氧化为Fe3+。3.(2013.广东连州中学月考)某稀硫酸和稀硝酸的混合溶液200mL,平均分成两份。向其中一份中逐渐加入铜粉,最多能溶解9.6g。向另一份中逐渐加入铁粉,产生气体的量随铁粉质量增加的变化如图所示(已知硝酸只被还原为NO气体)。下列分析或结果错误的是()A.原混合酸中NO3-物质的量为0.1molB.OA段产生的是NO,AB段的反应为Fe+2Fe3+===3Fe2+,BC段产生氢气C.第二份溶液中最终溶质为FeSO4D.H2SO4浓度为2.5mol·L-1【答案】A【解析】关键看图,铁粉既能和硝酸反应也能和硫酸反应,从题干图看出(注意只是第二份100mL)OA段产生的是NO,AB段的反应为Fe+2Fe3+===3Fe2+,BC段产生氢气,反应为Fe+2H+===Fe2++H2↑,可知NO3-反应完了,第二份中NO3-应为5.6g/56gmol-1×3÷3=0.1mol,溶液中最终溶质为FeSO4,此时反应的铁的质量是14g,即0.25mol,故原混合酸中H2SO4浓度为0.25mol/0.1L=2.5mol·L-1,NO3-物质的量为0.2mol。所以选A。4.向21.6gFe粉和Cu粉的混合物中加入1L1mol/LHNO3溶液,充分反应,放出NO气体且金属有剩余。则反应后溶液中c(NO3-)为(忽略溶液体积的变化)()A.0.45mol/LB.0.6mol/LC.0.75mol/LD.0.9mol/L【答案】C【解析】由于反应后有金属剩余,即反应后所得溶液中不可能含有Fe3+,生成物中金属离子均为+2价。设金属为M,生成的硝酸盐为M(NO3)2,根据氧化还原反应中元素化合价变化和升降法配平得3M+8HNO3(稀)===3M(NO3)2+2NO↑+4H2O,HNO3在反应中有1/4被还原生成NO气体,其余的3/4均在溶液中,即反应后溶液中c(NO3-)为0.75mol/L。5.(2013·饶平华侨中学质检)常温下,将等质量的铜片、银片、铁片、铝片分别置于四个小烧杯中,然后分别加足量的浓硝酸,放出NO2气体最多的是()A.铜片B.银片C.铁片D.铝片【答案】A【解析】根据电子守恒,同质量的Cu比Ag放出的NO2多,Fe、Al常温下遇浓HNO3钝化。6.(2013.广东阳春一中月考)红热的木炭与浓硝酸反应产生的气体――→气体xmL―――――――――――――→气体ymL,假设气体体积均在相同状况下测定,不考虑气体的溶解,则x和y的关系是()A.x=yB.y=xC.x=yD.y=【答案】C【解析】由方程式C+4HNO3(浓)=====CO2↑+4NO2↑+2H2O、3NO2+H2O===2HNO3+NO、HNO3+NaHCO3===NaNO3+H2O+CO2↑,可知当产生3molNO2时,最终生成1molNO和2molCO2,再加上原来产生的molCO2,共mol气体,原气体总量为mol,所以x=y。二、双项选择题7.某元素的单质与足量浓HNO3反应时,参加反应的单质与HNO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4,则反应后的产物中,该元素的价态可能为()A.+1B.+2C.+3D.+4【答案】BD【解析】设参加反应的单质、HNO3分别为1mol、4mol。若单质为金属,设反应后金属为+x价,表现酸性的HNO3为xmol,被还原的HNO3为(4-x)mol,还原产物为NO2,由电荷守恒,x=(4-x)×1,x=2。若单质为非金属,则4molHNO3全被还原,由电荷守恒,x=4×1,x=4。8.下列反应中,浓硝酸既表现氧化性,又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