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用书)化学高考总复习【单元评估检测】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90分钟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化学与生活、社会密切相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利用太阳能等清洁能源代替化石燃料,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B.绿色化学的核心是应用化学原理对环境污染进行治理C.为防止电池中的重金属等污染土壤和水体,应积极开发废电池的综合利用技术D.提倡人们购物时不用塑料袋,是为了防止白色污染2.许多国家十分重视海水资源的综合利用。下列不需要化学变化就能够从海水中获得的物质是()A.氯、溴、碘B.食盐、淡水C.烧碱、氢气D.钠、镁、铝3.二氧化硅(SiO2)又称硅石,是制备硅及其化合物的重要原料(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SiO2属于两性氧化物B.盛放Na2CO3溶液的试剂瓶不能用玻璃塞C.硅胶吸水后不能重复再利用D.图中所示的转化反应都是氧化还原反应4.下列有关氯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氯气的水溶液能导电,所以氯气是电解质B.干燥的氯气无漂白性,液氯具有极强的漂白性C.氯气能使品红溶液褪色,且受热后溶液的红色不能恢复D.可用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来鉴别氯气中是否含有氯化氢5.下列对于硝酸的认识中不正确的是()A.浓硝酸和稀硝酸都具有氧化性B.铜与硝酸的反应属于置换反应C.金属与HNO3反应一般不产生氢气D.可用铁或铝制品盛装浓硝酸6.下列有关硫及其化合物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火山喷发产生的火山灰中不可能含有SO3气体B.等物质的量的SO2与Cl2同时通入水中,所得溶液的漂白性增强、pH减小C.BaSO3能够溶于稀盐酸,所以可以用Ba(NO3)2溶液、稀盐酸鉴别SO2和SO3D.一定条件下,铁粉与硫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溶液反应,可以得到两种气体7.(2012·临沂模拟)下列现象或事实不能用同一原理解释的是()A.浓硝酸和氯水用棕色试剂瓶保存B.硫化钠和亚硫酸钠固体长期暴露在空气中变质C.Cl2和SO2都能使品红溶液褪色D.SO2和Na2SO3溶液都能使溴水褪色8.(2012·衡阳模拟)海洋中有丰富的食品、矿产、能源、药物和水产资源等(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第①步中除去粗盐中的、Ca2+、Mg2+、Fe3+等杂质,加入的药品顺序为:Na2CO3溶液→NaOH溶液→BaCl2溶液→过滤后加盐酸B.第②步中结晶出的MgCl2·6H2O可在空气中受热分解制无水MgCl2C.在第③④⑤步中溴元素均被氧化D.从第③步到第⑤步的目的是浓缩9.下列有关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浓硝酸能与木炭反应,证明浓硝酸既具有强氧化性又具有强酸性B.溴中溶有少量氯气,可用先加入少量溴化钠溶液再用酒精萃取的方法提纯C.高温下SiO2与Na2CO3反应生成Na2SiO3和CO2,证明硅酸酸性强于碳酸D.铵盐受热都能分解,但不一定都能生成氨气10.(2012·上海松江模拟)一定温度下,将Cl2缓慢通入水中。当通入的Cl2体积为V1时达到饱和,溶液中c(H+)变化如图中曲线a。已知Cl2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迅速降低,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将饱和氯水升温,继续通入Cl2时,溶液中c(H+)变化如曲线bB.在饱和氯水中通入SO2气体,溶液中c(H+)变化如曲线cC.降温,继续通入Cl2时,溶液中c(H+)的变化曲线如bD.在饱和氯水中加入NaOH使pH=7,所得溶液中存在c(Na+)>c(ClO-)>c(Cl-)>c(HClO)1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活性炭、SO2、Na2O2都能使品红溶液褪色,但原理不同B.同温同压下,两份相同质量的铁粉,分别与足量的稀硫酸和稀硝酸反应,产生气体的体积不相等C.将SO2气体通入BaCl2溶液中至饱和,未见沉淀生成,继续通入NO2则有沉淀生成D.将足量Cl2通入NaBr、NaI的混合溶液中,反应后将溶液蒸干并充分灼烧,剩余的固体物质成分为NaCl12.下列实验装置中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13.某溶液中可能含有Na+、、Ba2+、、I-、S2-。分别取样:①用pH计测试,溶液显弱酸性;②加氯水和淀粉无明显现象。为确定该溶液的组成,还需检验的离子是()A.Na+B.C.Ba2+D.14.(2012·长沙模拟)已知某物质X能发生如下转化,下列有关上述转化关系中物质及其反应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若X为N2或NH3,则A为硝酸B.若X为S或H2S,则A为硫酸C.若X为非金属单质或非金属氢化物,则A不一定能与金属铜反应生成YD.反应①和②一定为氧化还原反应,反应③一定为非氧化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