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四气候的成因及判读第21练影响降水的因素一、单项选择题大湖效应指的是冷空气遇到大面积未结冰的水面(通常是湖泊)从中得到水蒸气和热能,然后在向风的湖岸形成降水的现象,通常是以雪的形式出现。图1为美国五大湖区等积雪厚度线示意图(1971~2000年),图2为五大湖区东岸附近一年中气温与水温变化示意图。据此完成1~2题。1.图2中因大湖效应而产生降雪的主要时期是()A.①B.②C.③D.④2.与大湖效应产生的降雪过程原理类似的天气系统是()A.暖锋B.冷锋C.气旋D.反气旋下图为“我国某山地年降水量随高度变化示意图”。据此回答3~5题。3.就相同海拔高度来说,该山地南北两坡年降水量()A.大体相等B.北坡较多C.南坡较多D.难以判断4.该山地年降水量随海拔高度升高而减少的高度出现在()A.南坡3500米B.南坡2000米C.北坡3500米D.北坡2000米5.该山地所属山脉可能是()A.南岭B.秦岭C.阴山山脉D.天山山脉6.下图中阴影部分年平均降雪量在400毫米以上,在日本被称为“特别豪雪地带”。这些地区降雪量“特别豪”的主要原因是A.受海陆位置和洋流的影响B.受冬季风和地形的影响C.受西风带和地形的影响D.受地形和洋流的影响下图为“某山区降水量日变化统计图”。据此完成7~8题。7.图中显示的降水特点是()A.山顶昼雨少B.河谷盆地夜雨多C.河谷盆地日降水量变幅大D.从河谷盆地到山顶,日降水量减少8.造成山顶与河谷盆地降水日变化差异的直接原因是()A.热力环流B.太阳辐射C.植被状况D.地形起伏下图为我国台湾岛和海南岛不同区域多年平均年降水量分布图,图中序号代表岛屿的东部、南部、西部和北部四个区域。据此完成9~10题。9.代表北部区域的是()A.①B.②C.③D.④10.比较两岛中部地区,台湾岛降水量偏多的主要原因是()A.季风环流更强B.地表面积分布更广C.纬度位置更接近多雨带D.地形对气流抬升更明显希巴姆古城(1982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位于阿拉伯半岛南部的也门共和国,建在哈德拉毛河河谷旁边的低山丘陵之上。读下图回答11~12题。11.古城所在地区年降水量在1000毫米左右,其降水较多的原因是(双选)()A.西南季风影响大,水汽多B.山谷地形影响,多夜雨C.常年受赤道低压影响,降水多D.山地的影响,多地形雨12.古城楼房墙厚、窗小、分上下排窗,其原因是(双选)()A.墙厚:隔热降温B.窗小:抵御冬季寒流C.分排:利于室内外冷暖气体交换D.分排:采光条件好二、综合题13.阅读关于新西兰的图文资料,回答问题。新西兰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畜牧业国家之一,畜牧业一直处于主导地位。该国牧场辽阔,全国人均面积达3.8公顷,目前有将近3/4的牧场以经营某一产品为主。该国政府不仅重视天然草场的保护、改良和合理利用,还特别重视发展人工草场,人工草场面积已超过天然牧场几倍。畜牧业是新西兰最重要的经济来源,畜产品出口占全国外贸出口的65%以上。(1)简述新西兰的地理位置特征。(2)根据材料推断该国南岛降水的时空分布特点,并说明其成因。14.雨育农业是在干旱、半干旱或半湿润易旱地区完全依靠天然降水从事作物生产的一种栽培制度。下图为世界某区域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分析①、②两地降水量的差异及其原因。(2)比较图示灌溉农业区和雨育农业区进行农业生产时在气候、地形、土壤等自然条件方面的差异。答案解析1.D2.A[第1题,根据材料内容可见产生降雪的条件是低温的冷空气和没有结冰的湖面,这样就要求当时的气温低于0℃,湖面温度高于0℃,气温低于0℃的有①和④,而湖面水温同时高于0℃的只有④,故选择D项。第2题,大湖效应类似于暖锋降水,因为经过湖面的冷空气气温升高了,它在南下移动到湖岸时,相对于湖岸的陆地,湖面来的空气气温要高些,湖面来的空气相当于暖气团,湖岸陆地相当于冷气团。暖气团主动移向冷气团,故为暖锋。也就是说,在北美冬季大的冷锋活动的背景下,针对五大湖区向风岸这一特殊小环境,又存在暖锋活动与暖锋降水。]3.B4.D5.D[第3题,通过比较同高度的降水量大小可知北坡比南坡多,故B正确。第4题,从图形可知,降水量的变化从北坡到南坡是先增大后减少,降水量最大出现在北坡2000米高度处,故D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