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照的判读与分析一、单项选择题读图,完成1~2题。1.如图所示,地球()A.在公转轨道上位于近日点附近B.公转速度在该日后逐渐变快C.自转角速度①地大于③地D.自转线速度②地大于④地2.图中①②③④四地()A.白昼由长到短依次是①④③②B.正午太阳高度由高到低依次是②③①④C.该日后三个月内白昼逐渐变长的有①②D.该日后三个月内正午太阳高度增大的有③④读极地投影示意图。图中小虚线圆为极圈,大虚线圆为回归线;弧线ACB为晨昏线,且AC段为晨线;C点为晨昏线与极圈的切点,也是晨昏线与120°E经线的交点。据此,完成3~4题。3.图示的日期可能是()A.3月21日B.6月22日C.9月23日D.12月22日4.该日正午太阳直射点的位置是()A.120°E、23°26′SB.120°E、23°26′NC.60°W、23°26′ND.60°W、23°26′S下图为“某日某时刻某纬线圈至极点的昼夜分布状况”,阴影为黑夜。读图回答5~6题。5.该纬线圈的纬度可能是()A.0°B.23°26′SC.30°ND.30°S6.关于P地昼长的叙述,正确的是()A.昼长为10小时B.昼长为11小时C.昼长为12小时D.昼长为13小时下图为一年中某段时间晨线与昏线交点的运动轨迹图。读图,完成7~8题。7.晨线与昏线交点的纬度位置取决于()A.该日太阳直射点位置B.该日昼夜长短C.该地太阳高度D.该地正午日影长短8.当交点位于①点时,北京时间为()A.12时B.3时或者15时C.15时D.0时或者12时下图中L为北半球某条纬线,P、Q为晨昏线与该条纬线的交点。读图,回答9~10题。9.当P点地方时为5:40时,Q点的地方时为()A.17:40B.18:20C.18:40D.19:2010.一年365天中,P点地方时为6时的天数有()A.365天B.12天C.2天D.0天下图为“地球公转轨道局部图和某日光照示意图”,阴影表示夜半球,度数为经度,箭头表示地球公转方向。据图回答11~12题。11.有关该光照图的说法,正确的是(双选)()A.此时直射点位于(0°,120°W)B.此时新、旧一天经度范围之比为2∶1C.甲、乙、丙、丁自转速度相同D.此时丙地看到太阳位于东方地平线上12.三个月后,下列现象中正确的是(双选)()A.巴西高原草木枯黄B.南、北印度洋的大洋环流方向一致C.东亚地区和澳大利亚西北部均盛行东南风D.南非开普敦炎热干燥二、综合题13.读下图,图中阴影表示黑夜,完成下列各题。(1)甲在乙的________________方向,丙在丁的________________方向。(2)丙地位于________________(东、西)半球,________________(高、低、中)纬度,________________(热量带)。(3)沿图中的弧线,由甲到乙飞行,是不是最短航线?为什么?(4)写出丙点对跖点的坐标,并判断该点到南极点的距离约为多少千米。14.图甲为“北京时间16时,太阳直射A点时的光照图”,A点的纬度是20°N。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C点的地理坐标是________________,此日其昼长是________________小时。(2)等值线①②③中,昼长最短的是________________。(3)A、E两点之间的实际最短距离大约是________________千米。(4)若此时F点地方时为6时,在图乙中画出DE线和GBC线此日的昼长变化折线图。答案解析微题型9光照图的判读与分析1.D2.D[第1题,此时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昼,日期应为6月22日,地球正向远日点运行,其公转速度变慢;除两极点外地球上各地的自转角速度相等,而自转线速度由赤道向两极递减,故选D。第2题,此时越向北昼越长,故四地中昼长由长到短依次是①②③④;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故正午太阳高度由北回归线向两极递减,即②①③④;该日后三个月内,太阳直射点向南移,位于南半球的③④两地昼渐长,正午太阳高度也逐渐增大。]3.B4.B[第3题,从图示经度分布可判断,地球自转方向为顺时针,图示半球为南半球;因AC段为晨线,其东侧为昼半球,所以南极圈及其以南地区为极夜,因此可判断该日期为6月22日前后。故选B。第4题,因南极圈及其以南地区为极夜,所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其纬度为23°26′N;又因120°E经过晨昏线与极圈的切点C,且位于昼半球,所以可判断120°E的地方时为12时,是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经度。故选B。]5.C6.D[第5题,图中的经度沿着逆时针方向东经度增大,即地球自转方向为逆时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