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气压带和风带一、选择题(2014·安徽名校联考)2013年12月27日,我国南极科考船“雪龙号”因救援俄罗斯客船途中遭遇暴风雪而被困南极地区。据此完成1-2题。1.下图中能正确显示此季节气压带和风带分布情况的是()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2.导致“雪龙号”遭遇暴风雩的直接原因是()A,西风带内的气旋活动B.极地东南风带强风C.极地高压强烈下沉气流D.东南信风势力强劲答案1.D2.A解析第1题,此时为北半球冬季,气压带、风带随太阳直射点南移,故选项D正确。第2题,从图中可以看出,此时“雪龙号”被困位置处于南极圈以南的西风带内,其遭受的暴风雪是西风带控制下的气旋活动所造成。(2014·辽宁省锦州市2014高三第一次模拟)读“世界某区域图”和“风力统计曲线”,“风力统计曲线”中两条折线对应图(1)中甲、乙两地,读图回答3-4题。3.造成甲、乙两地一年中风力大小差异的原因是()①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②地形起伏③海陆热力性质差异④海陆位置A.①②④B.①③④C.①②③D.②③④4.甲、乙两地对应的风力统计曲线是()A.甲—①、乙—②B.甲—③、乙—②C.甲—②、乙—③D.甲—②、乙—①答案3.A4.D解析第3题,甲地纬度高于乙,受西风影响时间长,所以一年中风力大小差异较小,而乙地夏季受副热带高压影响,冬季受西风影响,因此一年中风力大小差异较大;其次甲地西侧地势高,阻挡西风,使甲地冬季风力更小,而乙地位于沿海,冬季西风势力强大;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最突出的影响地区是大陆东岸,而该地区位于大陆西岸,所以A项正确。第4题,甲、乙两地冬季都受西风带的影响,所以冬季风力大,而③曲线夏季风力大,因此排除B、D选项。甲地西侧受高地阻挡,所以冬季风力小于乙地,因此,甲对应②,乙对应①,故D项正确。(2014·浙江宁波质检)读“地球上较大尺度大气活动中心的气流运动示意图”,完成5-6题。5.若甲、乙两地均位于30°N附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此时,我国东部盛行西北风B.甲、乙均是由热力原因形成C.甲地温和湿润D.乙地炎热干燥6.若乙地的气温年较差小于甲地,最可以确定的原因是()A.甲地太阳辐射强于乙地B.甲地纬度位置低于乙地C.甲地海拔高于乙地D.甲地的热容量小于乙地答案5.D6.D解析第5题,北纬30°附近为副热带高气压带,呈现图示状况时说明其被割裂,应为夏季,我国盛行偏南风;此时,甲地为低压,由热力原因所致;乙地受高压控制,炎热干燥。第6题,从图中信息无法确定甲、乙的经纬度位置,因而无法判断选项A、B、C的正误,热容量小则气温变化大,甲地气温年较差大则其热容量小。(2013·新课标全国Ⅱ)雾是近地面大气层中出现大量微小水滴而形成的一种天气现象。当暖湿空气经过寒冷的下垫面时,就易形成雾。如图中,S市附近海域夏季多雾,并影响S市。据此完成7-8题。7.S市夏季常被雾笼罩,是因为()A.降水较少B.气温较高C.风力较弱D.光照较强8.夏季,S市主要受()A.季风影响B.西风带影响C.低压控制D.高压控制答案7.C8.D解析第7题,该题中A、B、C、D项的内容都属于S市所属的地中海气候夏季具有的气候特征。但A、B、D项的内容都不利于雾的形成,而副高控制下风力较弱,空气流通差,不利于雾的扩散。第8题,夏季S市受副热带高压控制,D项正确;C项低压错误;大陆西岸无季风,A项错误;该地冬季受西风影响,B项错误。(2014·福建模拟)下图是“某区域1月与7月气压和风向示意图”。读图,完成第9题。9.下列关于该区域气压与风向的叙述,正确的是()A.7月陆上高压区的形成,主要是陆地冷却所致B.1月北部低压区的出现,促使赤道低压带断裂C.东南信风带的位置在当地冬季南移,夏季北移D.1月大陆北部西北气流的形成与气压带、风带移动无关答案A解析该区域位于南半球7月份陆地温度低,气压高。东南信风带的位置在当地冬季北移,夏季南移。1月大陆北部西北气流是北半球的东北信风越过赤道偏转而成的。(2014·河北省石家庄市高中毕业班教学质量检测二)如图为纬度42°附近某区域沙尘暴遥感影像,其中黑色部分为海洋,浅色部分为陆地和沙尘。该区域荒漠直抵海岸,来自陆地的沙尘在海洋上空形成了一条条弧线。读图,完成10-12题。10.图示区域气候类型主要为()A.温带海洋气候B.温带大陆性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