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一、选择题(2014·山东淄博模拟)如图示意我国南方某区域,读图,完成1-2题。1.图中岩层从老到新的排列顺序是()A.T1T2T3B.T2T3T1C.T3T1T2D.T3T2T12.甲河谷形成的主要地质作用是()A.断裂下陷B.背斜顶部受外力的侵蚀作用C.流水的侵蚀作用D.冰川的侵蚀作用答案1.A2.C解析第1题,读图,根据图例可知,T1、T2、T3都是沉积岩,沉积岩层下面的是老岩层,根据图中的海拔高度判断,T1海拔最低,在下面形成的早,T2居中,T3形成最晚在最上面,所以A项对。选项B、C、D错。第2题,读图,图中岩层都是沉积岩,甲河谷中有河流存在,说明河谷是受流水的侵蚀作用形成,C项对。外力作用包括流水、风力、冰川等,B项错。图中岩层没有错动、断裂下陷构造,A项错。冰川侵蚀形成的是U形谷,D项错。(2014·江苏淮安二模)位于澳大利亚西部沙漠中的波浪岩(图1),是一块巨大而完整的花岗岩体,大约在25亿年前形成。经过日积月累的风雨冲刷和早晚剧烈的温差变化,渐渐地被侵蚀成波浪的形状。据此完成3-4题。3.图2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上述波浪岩与图中数字表示的岩石类型一致的是()A.①B.②C.③D.④4.波浪岩的形成过程依次是()A.固结成岩—风化剥蚀—侵蚀搬运—地壳抬升B.岩浆侵入—地壳抬升—风化剥蚀—侵蚀搬运C.地壳抬升—侵蚀搬运—岩浆侵入—风化剥蚀D.侵蚀搬运—岩浆侵入—地壳抬升—固结成岩答案3.B4.B解析第3题,花岗岩属于岩浆岩。岩浆岩只能通过岩浆冷凝形成。在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中,只有一个箭头指向的才是岩浆岩。第4题,波浪岩是一块巨大而完整的花岗岩体被侵蚀形成的。所以首先是岩浆侵入形成花岗岩,然后地壳上升遭受风化和侵蚀。(2014·青岛模拟)下图为“甲河流域(局部)不同时期地质剖面示意图”。读图回答第5题。5.图中地层形成先后顺序,正确的是()A.①②③④B.①③②④C.②①③④D.③①②④答案B解析读图,沉积岩下面的先沉积,后形成的岩层把先形成的岩层切断,所以①形成后上面沉积了③,然后②将①、③层切断。最后这里地壳下沉,又沉积了黄土层④,B项对。选项A、C、D错。(2014·广西南宁模拟)下图中1-5表示不同的沉积岩地层。读图,完成6-7题。6.据图推测,该地经历的内力作用一定有()A.变质作用B.地壳运动C.岩浆活动D.沉积作用7.甲处缺失3、4地层,主要原因是()A.形成3、4地层时期,甲地地势太低B.形成3、4地层时期,甲地地势较高C.形成3、4地层后,甲地地壳抬升,被外力侵蚀D.形成3、4地层时期,甲地缺乏沉积物来源答案6.B7.C解析第6题,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地岩层发生断裂,说明肯定有地壳运动的发生。第7题,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处岩层抬升受张力作用易被侵蚀,因而导致岩层的缺失。2014年6月29日19时29分(当时时间),位于印尼北苏门答腊省卡罗县境内的锡纳朋火山喷发,火山灰最远飘至距火山口东南方向4500米,当地民众被迫撤离。据此回答8-10题。8.火山喷发形成的岩石,其物质来源于()A.岩石圈B.地壳C.地幔D.地核9.下图为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代表此次火山活动的地质过程及形成的岩石分别是()A.7aB.3bC.2cD.1d10.在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中,喷出地表的岩石可转化为()A.喷出岩B.侵入岩C.沉积岩D.变质岩答案8.C9.B10.C解析第8题,火山喷发形成的岩石为岩浆岩,形成岩浆岩的岩浆来源于软流层,软流层位于上地幔顶部。第9题,根据地壳物质循环规律,再结合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中“变质作用”这一信息,可以确定d为变质岩;由各类岩石在地球内部经重熔再生形成岩浆这一规律,可知a为岩浆,4、6、7为重熔再生作用;由岩浆冷却凝固形成岩浆岩,确定3为冷却凝固作用,b为岩浆岩;c为沉积岩。火山活动的地质过程是岩浆上升冷却凝固的过程,岩浆冷却凝固形成岩浆岩。第10题,火山喷发形成岩浆岩,在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中,岩浆岩(喷出岩)在外力作用下可转化为沉积岩。下图为某地区地质剖面示意图,读图回答第11题。11.下列物质现象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A.褶皱、岩浆喷出、岩浆侵入、断裂B.断裂、褶皱、岩浆喷出、岩浆侵入C.岩浆喷出、褶皱、岩浆侵入、断裂D.褶皱、岩浆侵入、岩浆喷出、断裂答案A解析由图可知,该地区首先受到水平挤压作用,形成褶皱;然后岩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