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课《全民族抗战的兴起》教案教学内容分析日本帝国主义为了加速灭亡中国,不断扩大侵华战事。1937年7月,发动了卢沟桥事变,中华民族到了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国难当头,爱国的中国人民团结一致,全民族掀起了抗日救亡的高潮。中国抗战进入了第二阶段-----全民族抗战时期。课文“全民族抗战的兴起”,首先讲述了全面抗战爆发的标志----卢沟桥事变。卢沟桥事变充分显示了日本帝国主义在这一阶段的穷凶极恶,以及灭亡中华民族的目的。面对日本侵略者的进攻,国共两党开始了第二次合作,与其他各阶层的民众共赴国难。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简述七七事变的史实,说出驻卢沟桥守军英勇抗战的故事,知道中国全民族抗战就此开始;了解国共合作领导全民族的抗日民族同意战线的建立过程;了解侵华日军大屠杀罪行,认识帝国主义穷凶极恶劣的侵略本质;过程与方法搜集有关中国军民抗战和南京大屠杀的资料,培养学生搜集整理讲述利用资料的能力;围绕资料的设置的话题,培养学生学会讨论思考表达观点的能力;主要方法是“情境探究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卢沟桥事变中国将领和军民英勇抗战的事迹,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和平生活;通过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等暴行,认识法西斯反人类反社会的反动本质以及侵略战争的罪恶。了解抗战前期,国共两党配合作战,推动了抗日形势的发展,认识民族团结合作的重要性。教学重点了解卢沟桥事变在中国抗战史上的地位及经过;教学难点如何运用所收集的资料来认识日本帝国主义的罪恶本质。课前准备:1.把学生分为ABCD四个组;2.学生搜集相关“卢沟桥事变”和“南京大屠杀”的相关资料;3.学唱《保卫黄河》和《大刀进行曲》;教学设计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1.教师演唱《松花江上》,提问:歌曲表达的内容与前面学习的什么历史事件相关?2.说明“九一八事变”是中国局部抗战的开始;3.利用地图,分层次战事日本企图灭亡中国的步骤;.学生踊跃回答:“九一八”事变1.激发学生兴趣,2.唤起他们的求知欲,3.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4.揭露日本灭亡中国的步骤;授课与活动一.卢沟桥事变1.安排学生活动;2.对照地图从军事角度说明“卢沟桥事变”是日本人全面进1.学生分组分角色进入“卢沟桥事变”的阅读讨论;2.ACD组在充分阅读《卢沟桥事变》后,各选派一名记者,采访国军29军新闻发言人;3.B组在充分阅读《卢沟桥事变》后,1.通过“情境”法,来检查学生的课前准备工作;2.整合学生的资料整理运用能力;3.培养学生的语言攻中国的开始;3.教师对照地图总结;做比喻说明《卢沟桥事变》是全面抗战的开始;2选派两名新闻发言人,接受采访。表达能力;4.培养学生的应变能力;5.通过学习卢沟桥事变中国将领和军民英勇抗战的事迹,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和平生活;二.共赴国难教师:1。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面对如此危急局面,共产党和国民党分别发表了宣言和讲话;2.红军主力和南方八省游击队的改编,八路军和新四军的成立以及相关知识;3.介绍第二次国共合作的路线图;4.提问: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在第二次国共合作的过程中起了1.学生回答问题,回忆西安事变的相关知识;2.集体完成表格;3.齐唱《保卫黄河》;1.让学生对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基础和过程有个清晰的认识;2.前后知识的衔接;3.培养学生综合比较能力;4.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缅怀革命先烈。什么作用?5.两次国公合作的比较表格;6.介绍公共合作后的抗日战场;7.播放视频《保卫黄河》三.南京大屠杀1.请学生展示所搜集的相关南京大屠杀的资料;并进入情境讨论;2.教师介绍南京大屠杀,并提问;3.率领学生集体默哀,纪念南京大屠杀74周年;4.教师感言,并进一步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高唱《大刀进行曲》;1.学生上台展示所搜集资料并讲解;2.请各组选派代表进入情境:分别以不同角色回答自己的感受;3.学生集体回答老师的问题;4.学生讨论回答老师的问题;5.学生跟随老师高唱《大刀进行曲》。1.考察学生课外准备情况;2.培养学生演讲能力;3.锻炼学生资料整合能力;4.进一步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总结巩固1.老师一边率领学生回顾所学内容,一边板书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