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秋季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4课《古代寓言二则》精品导学案 苏教版-苏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学案VIP免费

(秋季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4课《古代寓言二则》精品导学案 苏教版-苏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学案_第1页
1/13
(秋季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4课《古代寓言二则》精品导学案 苏教版-苏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学案_第2页
2/13
(秋季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4课《古代寓言二则》精品导学案 苏教版-苏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学案_第3页
3/13
古代寓言二则(第一课时)一、目标导学1.借助注释及工具书读懂《郑人买履》的大意,掌握一些重要的词句。(重点)2.理解《郑人买履》蕴含的道理。(难点)二、自主预学1.帮你了解“寓言”。“寓”:寄托,“言”:讲道理,寓言是一种具有深厚群众基础和悠久历史的文学样式,它通常是通过短小精悍而又富于风趣的动物故事或人物故事,采用象征、拟人等修辞手法寄寓一种思想、哲理或经验教训。优秀的寓言故事往往在给人美的享受的同时,也给人以深刻的思想教育,增长人们的智慧和才干。2.一读《郑人买履》,完成下列各题。(1)读准下列加点字的读音买履者()自度其足()持度()宁信度()遂不得履()(2)文学常识积累《郑人买履》选自《》,作者韩非,________时期哲学家,________家的主要代表人物。3.二读《郑人买履》,解释下列重点字词。有欲买履者()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何不试之以足?()及反()市罢()遂不得履()宁信度()无自信也()4.三读课文《郑人买履》,口译句子,了解课文大意,在课本中注明你的疑问,并摘要如下:三、互动探究(一)交流讨论“自主预学”部分的知识。(二)在预习的基础上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声音响亮;读准停顿,不读破句;有自己的情感投入。示例:郑人/有欲/买履者(三)再读课文,师生合作、生生合作,理解重点字词。1.通假字。而置之其坐通义:反归取之通义:2.一词多义。度:先自度其足()吾忘持度()之:而置之其坐()至之市()何不试之以足()而: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四)三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疏通全文。1.翻译下列特殊句式:(1)郑人有欲买履者。(提示:定语后置)(2)何不试之以足?(提示:状语后置)(3)无自信也。(提示:宾语前置)2.口头翻译全文,将自己认为难翻译的句子的译文写在下列横线上。(五)理清文章结构层次,概括各部分主要内容。第一层:第一层:(六)深入研读课文。1.《郑人买履》中的买鞋者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寓言是怎样刻画这一形象的?2.说说《郑人买履》寓言故事的寓意,并谈谈它的现实意义。四、课堂练习(一)同步反馈训练1.郑人最可笑的“言”是:(用课文原句填写)2.下列加点字的用法不同类的一项是:()A.而置之其坐B.而忘操之C.反归取之D.至之市(二)课内阅读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1.《郑人买履》选自________,作者____,_______(朝代)人。2.给下列字注音。履()宁()3.解释字词。履()操()市()罢()以()宁()4.翻译下列句子。(1)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2)及反,市罢,遂不得履。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宁信度,无自信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5.请你至少写出两个带“履”的成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拓展阅读揠苗助长宋人有悯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无益,而又害之。【注释】芒――疲乏,芒芒然,很疲倦的样子。病――劳累。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悯其苗()揠之()苗则槁矣()2.解释文中加点的字。悯长揠谓予趋槁非徒3.对下列加点词归类正确的一项是:()(1)宋人有悯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2)返归取之(3)其子趋而往视之(4)至之市,而忘操之A.(1)(2)相同,(3)(4)不同B.(1)(2)不同,(3)(4)相同C.(1)(2)相同,(3)(4)相同D.(1)(2)不同,(3)(4)不同4.翻译下列句子。(1)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2)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3)非徒无益,而又害之。5.宋人为什么要拔苗?其结果如何?6.这个寓言说明了什么道理?7.我国古代的寓言故事还有很多,如:画蛇添足、请君入瓮、叶公好龙等等。你能再写出一些这样的故事标题吗!六、课后作业1.完成导学案...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秋季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4课《古代寓言二则》精品导学案 苏教版-苏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学案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