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火烧圆明园和太平军抗击洋枪队教材内容分析本节课是第一单元“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的一个重要内容,通过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和“俄国趁火打劫”让学生感受鸦片战争后列强进一步扩大了对中国的侵略。中国在劫难这中,又通过“太平军抗击洋枪队”来突出表现了中国人民面对侵略英勇不屈的抗争精神。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侵华的罪恶行径,清朝统治者的腐败无能,使中国举世闻名的皇家宫苑付之一炬,主权进一步丧失,俄国通过不平等条约割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的侵略史实,以及在国难当头的岁月里,农民起义军反抗斗争的历史史实。2.思考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是什么,为什么说它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培养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过程与方法:1.通过运用历史知识、学习历史发展过程,掌握时空结合的历史学习方法。2.培养学生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并透过现象看本质(即列强之所以肆无忌惮,如此嚣张、放肆的根源所在)从中领会太平天国农民运动斗争的首要目标为什么是清政府。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认识反抗侵略和压迫永远是一个民族发展的强大力量。2.认识一个民族的强与弱,国家的先进与落后,这与它们的命运息息相关,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情绪,为民族的振兴、国家的强大而发愤学习,努力奋斗,进而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3.通过太平军抗击洋枪队的史实进行中国人民一贯具有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决心和光荣传统的爱国主义教育。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发生及列强侵华罪行。2、通过阅读课文与图片相结合的方式来加深印象,加强理解。难点:第二次鸦片战争与太平天国运动的关系。教学方法1.复习提问法。2.说、看、议结合法。3.分析归纳法。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内容:火烧圆明园和太平军抗击洋枪队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师:第一次鸦片战争结束,中英签订了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给中国带来了什么严重后果?生: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师:《南京条约》使侵略者攫取了许多利益、中国遭受到了沉重的灾难,列强是否满足既得的利益呢?他们为什么要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又是什么?我们一起P7的资料后回答。学生阅读材料,分组交流,由小组代表发言。师:列强并没有满足贪婪的欲望,想要通过修订条约来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权益。遭到清政府拒绝后,他们便找借口发动战争,想要迫使清政府就范。由于这场战争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继续,所以它被叫做第二次鸦片战争。2、讲授新课:一、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发生1、战争的起止时间是:1856年10月至1860年10月2、侵略国:主凶──英、法联军帮凶──美、俄[教师过渡]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联军烧杀抢劫,在中国犯下了滔天罪行。其中,最可恶的是把“万园之园”──圆明园给烧了。二、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列强的罪行1.英法──火烧圆明园在北京西郊有一个兼具江南和江北风光的“万园之园”──圆明园。它综合了中西建筑的精粹,收藏着难以数计的奇珍异宝、艺术精品、古玩字画、图书典籍。然而,今天我们看到的却是断壁残垣,园内的古籍珍宝荡然无存。你知道是什么原因导致这一现象的出现吗?圆明园的断壁残垣又说明了什么问题?带着这些疑问让我们共同学习: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侵华的罪行。英法联军进北京后,闯入圆明园先进行一番抢劫,为掩人耳目,又放火把它化为灰烬。法国著名文学家雨果的报道(P7-8)足以证明他们的罪行。看到今天圆明园的断壁残垣,你有什么感想?师生交流:这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大耻辱,我们要努力学习,正视历史、不忘历史,将侵略者的残暴和丑恶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将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反抗精神镌刻在历史的丰碑上。它表明了“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只有国家富强了,我们才能挺直腰杆,面对外来无理的要求,大声说“不”等等。议一议:近年来有人提出要重修圆明园,也有人反对,你同意哪种观点?为什么?(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观点)[教师过渡]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侵略者除了焚毁圆明园外,在其它地方的表现也暴露了他们的强盗本性。更为可恶的是俄国趁火打劫,在第二次鸦片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