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课商业的繁荣与城市生活[教学目标]1.知道宋代名画《清明上河图》的作者、内容和艺术风格;知道宋代城市的规模、特点;了解宋代基本的衣食住行以及娱乐、体育活动内容;初步了解中国钱币的发展过程,知道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产生在中国的宋代。2.通过学习“清明上河图”,学会对多幅不同时期的历史地图进行对比,知道宋代城市的规模、特点,了解宋代基本的衣食住行以及娱乐、体育活动,同时理解宋代城市的发展是商品经济发达的结果。通过学习“交子与会子”,初步了解中国钱币的发展过程,认识纸币的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理解为什么政府要统一管理钱币的发行,明白滥发钱币对社会经济的破坏作用。3.东京是当时世界上著名的大城市。北宋出现的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以此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重点与难点]重点:城市繁荣、交子。难点:纸币的产生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说明:1.宋代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达和商业的繁荣,城市的繁荣和交子的出现,都是商品经济发达的具体体现,故本课重点。2.宋代出现的纸币,是经济发展的产物,同时滥发纸币又会给经济发展带来巨大影响,如何理解发行纸币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为本课难点。[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学生活动教师活动设计意图导入:两宋经济的发展,又《五代辽宋夏金时期经济》。观看地图,回忆两宋新格局中经济新格局的内容。明确在时战时和历史条件下,两宋经济仍用多媒体展示经济图,引导学生回忆两宋新格局中经济新格局的内容,形成概念:经济发展——商品经济发达——城市繁荣。复习两宋新格局中经济新格局的内容,使学生了解经济发展促进商品经济的发达,商品促进了商业的繁荣和城市生活的变化。地图册P29。然在发展。经济的发达是两宋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组成部分。城市的繁荣正是商品经济发达的表现之一。促使学生整合知识,初步探究历史发展的规律。《清明上河图》。《清明上河图》。教材P114。看图读图解,想象北宋时商业繁荣和城市发展的景象,引起赞叹,激发情感。用多媒体展示《清明上河图》,向学生介绍国宝。指导学生从图解获取有关作者及其作品内容的信息,对北宋都城的风貌、宋代的商业繁荣、城市生活有一个感性认识。培养学生从艺术作品中获得信息的能力,指导学生了解是商品经济的发达带来了城市的发展。1.城市布局变化宋代城市商业的发展。地图册P24、30、31。教材观看《唐朝长安城》、《北宋东京城》、《南宋临安城》图,观察、思考、分析三个城市的不同点,踊跃发表自己的看法。用投影或多媒体展示《唐朝长安城》、《北宋东京城》、《南宋临安城》图,指导学生对三个时代都城进行对比阅读。1.打破了原有的城市布局,设“坊”、“市”,商业活动不再受区域限制。2.出现了夜市和早市,商业活动时间大大延伸。运用观察对比,让学生了解宋代城市结构变化,是适应了商品经济日益发达的要求,使得商业更加繁荣。P115。2.城市规模变大当时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城市。教材P115。学生阅读表格,对比得出开封是当时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城市结论,产生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观察《清明上河图》各个局部,讨论能反映开封是大城市的内容,如:有新兴市民阶层;城市商业分工细;商店、酒楼多;街道宽、交通工具多样;乞丐多等等。用表格形式展示同一时期伦敦、巴黎、开封的人口数。师生讨论,除了人口多外,还有哪些内容能反映开封是大城市?再次用投影或多媒体展示《清明上河图》各个局部,指导、提示学生观察讲述。在讨论时,要提醒学生这些内容都是商业繁荣的结果。用对比的方法得出:商品经济发达了,促进了城市的发展,城市规模因此进一步扩大的结论,说明两宋时期的经济在当时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激发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讨论的结论,可以是开放性的。3.丰富多彩的城市生活教材P115。烹茶。教观看《晋祠宋代彩塑》教材P115、《太白醉酒图》教材P95、《送子天王图》教材P99,讲述唐时期男女服饰的特点。用投影或多媒体展示《晋祠宋代彩塑》、《太白醉酒图》、《送子天王图》,在学生讲述的基础上归纳。培养学生观察、分类、归类和口头表达的能力。从衣食住行、娱乐及体育活动等方面介绍宋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