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一、课程标准(一)内容标准(1)了解八国联军侵华的史实。(2)结合《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分析《辛丑条约》对中国民族危机全面加深的影响。(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并掌握八国联军侵华的史实,说出八国联军烧、杀、抢、掠的暴行。(2)了解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的史实,知道义和团是19世纪末反抗帝国主义侵略的一支重要力量。(3)掌握《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2.过程方法与能力(1)比较法:通过对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四次战争的背景、目的、规模、影响等方面进行比较,认识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是步步深人,规模逐步扩大,给中国带来的危机也越来越深重。通过制作《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三个条约的内容、影响比较简表,分析得出条约的签订与中国社会性质变化密切相关的结论:中华民族危机逐步加深,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概括分析清政府对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态度的变化,认识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主要原因。(3)通过对义和团“扶清灭洋”口号的分析,培养分析历史事件并作客观评价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了解清政府对义和团运动的态度的变化、与西方列强签订《辛丑条约》的史实,认识清政府的腐朽反动本质,清政府已经完全成为帝国主义控制中国的工具,是“洋人的朝廷”,要取得民族独立,必须推翻清政府的反动统治。(2)通过了解义和团的反侵略斗争,树立国家利益、民族利益高于一切的观点,强化爱国主义情感。(3)西方列强在中国犯下的罪行罄竹难书。不畏强暴、具有爱国主义优良传统的中国人民决不会沉沦下去。青年学生更应不忘国耻、以振兴中华为己任。二、教学要点重点: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本节课在这一单元中所占地位尤为重要。其重点①是八国联军的侵华史实。②是《辛丑条约》。难点:①清政府对义和团运动的态度的变化。②《辛丑条约》的影响。教学过程与方法:【复习旧知,导入新课】:复习:近代以来有哪些国家发动过侵略中国的战争?大规模的战争有哪几次?结果怎样?都签订了哪些不平等条约?(英法俄日;三次——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日甲午战争;《南京条约》、《北京条约》、《马关条约》。)导入:历史进入20世纪,中国的主权和国家尊严再一次遭到破坏。八国联军的侵华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辛丑条约》的签订也使中国人民陷入了苦难的深渊。【感知历史,感悟历史】:一、八国联军攻占北京:1、八国联军侵华借口——义和团:首先,对于“八国联军”要让学生进行识记:“英俄德法,美日意奥”(因祸得福,美日依靠)。同时,提出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八国联军为什么要发动侵华战争他们的借口是什么?”(列强在华掀起瓜分狂潮后,经济、政治和精神上的侵略引起了中国人民的反抗,其中以义和团运动最具代表性。因此,1900年八国借口义和团运动损害了他们的在华利益,发动了又一次的侵华战争。)其次,对于“义和团”指导学生通过读书了解以下几个问题即可。①义和团是个什么组织?成员有哪些?(民间秘密组织、农民和手工业者;)②义和团的兴起原因是什么?(清末的阶级矛盾)③义和团的壮大原因是什么?(民族矛盾的激化)④它为什么要提出“扶清灭洋”的口号?(在民族矛盾激化的情况下,被清政府利用。)⑤你认为应当如何看待在当时情况下的“义和团运动”。(它是一支比较松散、落后的团体,可以一时抵抗侵略,但最终要失败;但是,它体现出了中国人民不畏强暴、英勇抵抗的巨大力量。)2、八国联军侵华过程:对于八国联军的侵华过程,引导学生利用地图册从两个阶段来掌握。第一阶段:从1900年6月发动战争到廊坊阻击战。侵略军人数:2000多人,西摩尔(英);进攻路线:大沽——天津——廊坊;中国人民的抗击:廊坊、杨村等地阻击战;结果:侵略军狼狈败回天津。第二阶段:从1900年7月到8月攻陷北京。侵略军人数:2万人;进攻路线:天津——北京;结果:7月攻陷天津,8月攻陷北京;原因:侵略军准备充分,在京各国使馆卫兵和传教士积极配合。中国人民的抗击:义和团和清军围困西什库教堂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