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华师大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2课 文化与宗教VIP免费

华师大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2课  文化与宗教_第1页
1/4
华师大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2课  文化与宗教_第2页
2/4
华师大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2课  文化与宗教_第3页
3/4
第12课文化与宗教[教学目标]1.学习“司马迁”一目,知道司马迁撰写的《史记》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能运用教科书与教师提供的史料思考分析问题。2.学习“王羲之”一目,知道“书圣”王羲之,了解中国书法艺术的发展;尝试以制作历史人物卡片的方法了解历史人物的主要事迹。3.学习“道教与佛教”一目,知道道教是中国本土宗教;佛教对中国思想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尝试在问题情景中处理历史信息,解决问题。[重点与难点]重点:《史记》。难点:魏晋南北朝统治者倡导佛教的原因。说明:1.《史记》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对后世史书体例影响深远,故为本课重点。2.魏晋南北朝统治者倡导佛教的原因,学生难以理解,故为本课难点。[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学生活动教师活动设计意图导入——《史记》“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鲁迅。1.结合材料阅读教科书P70-P71,落实基本史实。2.问题讨论:鲁迅称《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原因:①《史记》在史学上的价值(史家之绝唱):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作者司马迁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为宗旨,不虚美,不隐恶,实事求是地记载历史。②《史记》在文学上的价值(无韵之《离骚》):文字优美,语言精练,再现了生动的历史画面。1.疏通:《离骚》:屈原楚辞体代表作,在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2.提问:鲁迅对哪一部书给予如此高的评价?原因何在?组织讨论时,注意引导学生以史实为论述观点的依据。通过鲁迅对《史记》的评价语,导入本课学习,通过问题揭示《史记》在史学和文学上的双重价值。王羲之“天下第一行书”。东晋永和九年,王羲之在绍兴兰亭与众人饮酒赋诗,汇诗成集,王羲之即兴挥毫作序,这便是有名的《兰亭序》。其中有二十多个“之”1.王羲之是晋代的书法家,后世誉为“书圣”,他具有极高的艺术造诣,其最大贡献在于突破传统书法体式的藩篱,创造出一种自然含蓄、新颖妍美的书法艺术风格,他的楷书摆脱了隶书的痕迹,行、草也气势雄伟。提问:王羲之是何许人?观察教科书P72《兰亭序》,说说为什么称《兰亭序》为“天下第一行书”?(可充分利用相关的学生以《兰亭序》为切入点,以小见大。字,写法各不相同。宋代米芾称之为“天下第一行书”。2.《兰亭序》王羲之行书的代表作品,古人认为达到“尽善尽美”的境界。资源)道教与佛教道教、佛教的发展历史和基本教义。1.阅读教科书P73-P74,落实基本史实。中国的本土宗教:道教,产生于东汉,以“道”为最高信仰。佛教传入中国:佛教起源于印度,汉代传入中国,魏晋南北朝时得到很大发展。2.道教以“道”为最高信仰。以成仙得道为最终目的,认为通过修身养性、炼丹服药能够长生不老。佛教宣扬现世的苦难,认为灵魂不灭、生死轮回、因果报应。它构造虚幻的西方极乐世界,鼓励人们修行从善,往生西天,使人相信只要忍受今生的苦难,就能获得来生的幸福。根据材料提问:1.佛教何时传入中国?中国的本土宗教是什么教?2.佛教有哪些教义?梳理道教、佛教产生的基本线索。小结秦汉魏晋南北朝在中国文化、宗教发展史上是一个相当重要的时期,《史记》的诞生、佛教的传入对于中华古典文明发展起了推动的作用(可组织学生采访附近的道教、佛教寺观,撰写采访记)。[板书设计]史学:司马迁西汉《史记》秦汉魏晋南北朝书法艺术:王羲之晋代《兰亭序》宗教与文化佛教传入:汉代发展:魏晋南北朝宗教道教:中国的本土宗教,产生于东汉。[训练设计]千里莺啼绿映红,山村水廓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唐朝诗人杜牧的《江南春》1.佛教起源于何地?何时传入中国?2.“南朝四百八十寺”说明佛教的发展状况如何?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状况?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华师大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2课 文化与宗教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