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教学设计【教学立意】探索中国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生产力的变革,要符合客观经济规律,不能急于求成;生产关系的变革,要与当时的生产力水平相适应,不能超越当时的生产力水平。要坚持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建设方针、有计划有比例地发展国民经济,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授课时间】一课时【课标解读】对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和严重失误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探索中国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是一个长期的、曲折的过程。尽管在探索中出现了严重失误,但是,由于党和人民的艰苦努力,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仍然取得了显著成就。这些成就,成为后来进行现代化建设的坚实基础。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涌现出来的先进人物,是中华民族的脊梁,是我们学校的楷模。【教材分析】本课位于《中国历史》七年级下P27——31,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我国基本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进入了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为了探索中国式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党召开了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明确规定了“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的主要任务。党领导全国人民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进程中,取得了巨大成就,初步奠定了现代化建设的物质文化基础。探索中国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不是一帆风顺的,曾经出现过“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等急躁冒进的“左”的错误。这些成就,成为后来进行现代化建设的坚实基础。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涌现出来的先进人物,是中华民族的脊梁,是我们学习的楷模。【学情分析】从知识基础来看,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对社会主义的建立有了初步了解,但尚未认识到建设社会主义的曲折和困难。从认知基础来看,初二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分析问题的能力。因而,在教学中应着眼于培养学生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能力,使学生通过对材料的阅读和理解,从中获取有价值的住处,并依据住处得出结论。鉴于本课的内容较为抽象,所以适当地选取文字材料、图片和影像资料并将其结合在一起,以利于学生更直观地感受、认识和理解问题。【教学目标】完成本节课的学习后,学生能够达到:1、知识目标:掌握中共八大的内容及十年建设的成就;知道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的严重失误;了解王进喜、邓稼先、焦裕禄等先进人物的事迹及贡献。2、过程与能力目标:运用课本和课件中的图片、文字、视频资料,学会从历史资料中提取解决问题的有效资料的基本途径和方法;通过史料研习和师友合作,掌握以史料为依据来分析、评价历史事件的方法;3、情感态度价值观: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由于缺乏建设经验,经历了曲折的发展过程;在党的领导下,通过全国人民的努力,终于克服了困难,取得了重大成就;认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评价设计】1、通过巩固练习(选择、材料分析)90%以上的学生完成识记层面的学习任务。2、通过材料解析题,85%以上学生完成理解和运用层面知识的学习任务。3、通过课堂教学中学生自学、回答、讨论的情况,80%以上学生达到过程性评价“良”的水平。【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预设时间1分钟)三大改造完成以后,我国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此时我国又面临着建设社会主义的新形势和新任务,为了更好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我党都做了哪些工作呢?二、探索新知第一板块:探索之光——良好的开端1、观看视频,明确国内的主要矛盾以及如何解决这一矛盾2、自主学习:阅读课本27页,解决下列问题:八大召开的时间、提出的主要任务、意义3、合作探究:为什么说八大是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学生展示:请一名学生对照多媒体上的问题回答,检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教师:补充资料八大关于“经济建设”的方针为:要从国家的财力物力的实际状况出发,坚持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即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方针。过渡:由于八大这一良好的开端,我国的经济建设蓬勃展开,取得了显著的成就,这些成就的取得冲昏了一些人的头脑,他们认为中国的经济建设步子可以更快一些,正所谓欲速则不达,我国的经济建设开始走上的一段弯路,出现了一些严重的失误。第二板块: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