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取生辰纲第一课时【学习导言】《水浒》塑造了一大批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其中的梁山一百单八将更是深受人们喜爱。“三代将门之后”的杨志一心希望凭借浑身本领“博个封妻荫子”,给祖宗争口气,可命运坎坷,理想化作泡影让我们通过阅读小说,理清故事情节,分析杨志这个人物的性格特点。课前尝试:读读课文、读读资料、写写记记、评改订正【读读课文】我把课文读了()遍。【读读资料】施耐庵,元末明初小说家。生平不详,曾中进士,在钱塘(今浙江杭州)做过两年官,与当道不和,弃官回乡,从事著述。《水浒》中与课文内容相关的章节分别是第十二回“梁山泊林冲落草,汴京城杨志卖刀”、第十三回“青面兽北京斗武,急先锋东郭争功”、第十七回“花和尚单打二龙山,青面兽双夺宝珠寺”。【写写记记】1.《水浒》又称或,是一部以北宋末年为题材的长篇小说,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也是中国第一部歌颂的长篇小说。它生动地描绘了梁山好汉从起义到兴盛再到最终失败的全过程,通过描写众多草莽英雄的不同人生经历和反抗道路,表现了“”的主题。小说刻画的人物形象众多,栩栩如生,一百单八将形象家喻户晓。我知道《水浒》中很多梁山好汉的故事,如2.读一读,查一查,写一写(每词写两遍),并给加点字注音。趱行()嗔怒()朴刀()恁地()怄气()聒噪()诺诺连声()瞠目结舌()面面相觑()呕心沥血()3.我能写出课文中出现的主要人物的绰号。晁盖——()杨志——()吴用——()公孙胜——()刘唐——()白胜——()阮小二——()阮小五——()阮小七——()【评改订正】自己检查、评改、订正。(或同桌互相检查、评改)课内对话:读读说说、说说议议、想想写写【读读说说】我再次快速浏览课文,了解课文大意。我用简洁的语言复述故事内容。(和同桌比一比,看谁复述得又简洁又准确。)【说说议议】1.我在文中找出了描写杨志言行的语句,并在书上划出来。2.细读课文,在押送生辰纲的过程中,杨志为了押运成功,也是殚精竭虑,绞尽脑汁,从中我看出了杨志的“智慧”。这些“智慧”都可以在文中找出相应的语句,并据此我可以作出概括。由此,我可以看出杨志是一个的人。3.然而晁盖、吴用等人却能轻松地将生辰纲“智取”,他们的智慧体现在哪里呢?我的发现是:【想想写写】为什么杨志如此卖力,押送生辰纲仍不免失败的命运呢?他到现在仍然想不明白,我来替他总结一下失败的原因。课后反审:完成作业、评改订正1.完成《语文作业本》P61—63第1—8小题。2.带着悬念继续阅读《水浒》有关章节。(如:生辰纲的下落?丢了生辰纲,杨志怎么办?……)17智取生辰纲第二课时【学习导言】事事精明、处处谨慎的杨志最终还是丢失了生辰纲,并不是他缺少智慧,而是“山外有山,人外有人”,“一山更比一山高”,吴用等人的智慧让他们笑到了最后。让我们看看施耐庵是如何运用妙笔将他们的智慧展示给读者的。课前尝试:摘摘抄抄、查查写写、评改订正【摘摘抄抄】我发现小说中除了精彩的人物对话,还有一些描写环境的语句,我把它们摘录在下面的横线上,并思考它们在文中所起到的作用。环境描写作用:【查查写写】1.读谜语,猜人名。“候鸟南迁”或“寒来暑往”——打一《水浒传》的人名()“万紫千红总是春”——打一《水浒传》的人名()“绿化北京”——打一《水浒传》的人名()2.我能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纲:趱行:诺诺连声:面面相觑:聒噪:【评改订正】自己检查、评改、订正。(或同桌互相检查、评改)课内对话:想想议议、改改写写【想想议议】1.为了突出吴用等人的“智慧”,课文大量写了杨志的机警。这种以机警来写智慧的写法又怎样的好处?我的看法是:资料补充:衬托分正衬与反衬两种。正衬是指用相似或相关的事物来作主体的陪衬,从而使主体形象更为突出的一种写作技巧。诸如以丑衬丑、以美衬美、以乐衬乐、以苦衬苦等。如白居易《长恨歌》中写杨贵妃“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就是用皇宫中所有的美女作为陪衬来衬托杨贵妃的美,此为正衬。反衬是用相反的事物衬托主体,从而使主体更形象、更突出的一种写作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