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成立课题第8课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明确本课的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结合国内形势和国际形势分析五四运动的背景联系前面学过的洋授课类型新授教学目标知识能力1.巴黎和会五四运动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建立中共“一大”中共“二大”2.五四运动爆发的内外因素,中共成立的历史条件。3.五四运动的历史地位,中共成立对中共革命的影响。过程方法以讲述法为主,辅以课堂讨论情感价值观青年学生在五四运动中起了先锋作用。五四精神值得一代代青年发扬光大。2.五四运动标志着无产阶级领导的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3.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历史开天辟地的大事。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五四运动的经过和历史意义2.中国共产党的成立的意义教学难点工人运动思想运动教学方法学生自学为主小组合作交流教师释疑解惑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教学图片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多媒体播放革命歌曲《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五四运动多媒体播放有关五四运动的图片,让学生阅读教材后,思考回答下列问题;请分析五四运动爆发的历史背景。五四运动的导火线是什么?具体过程如何?五四运动是一次什么性质的运动?具有怎样的历史意义?小组合作交流展示成果教师释疑1、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政府的统治,结束了两千年的封建帝制。但是,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这两座大山,却仍然压在中国人民的头上。窃国大盗袁世凯篡夺了革命的果实,又在1915年,为实现他的皇帝梦而接受了日本帝国主义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使中国面临民族存亡的紧急关头。袁世凯死后,各帝国主义支持的各派军阀连年混战,给人民带来了无穷的灾难。在1914年至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由于欧洲帝国主义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侵略和压迫。中国的民族资本工业在这时有了比较迅速的发展,中国工人阶级的队伍也壮大起来了,产业工人的数目由1913年的约65万人发展到1919年的200万人左右。中国工人阶级的壮大和参加斗争,是五四运动能够取得胜利的主要因素。作为五四运动的先导,标志着中国人民新觉醒的新文化运动兴起。新文化运动提倡新道德,是中国近代史上的思想解放运动,为五四运动的发动作了思想准备。(1)思想基础:新文化运动(2)群众基础:民族工业发展,工人队伍壮大(3)政治局势:北洋政府卖国,人民负担加重2、导火线——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日本借口对德宣战,攻占青岛和胶济铁路全线,控制了山东省,夺去德国在山东强占的各种权益。1918年大战结束,德国战败。1919年1月18日,战胜国在巴黎召开“和会”。北京政府和广州军政府联合组成中国代表团,以战胜国身分参加和会,提出取消列强在华的各项特权,取消日本帝国主义与袁世凯订立的二十一条不平等条约,归还大战期间日本从德国手中夺去的山东各项权利等要求。巴黎和会在帝国主义列强操纵下,不但拒绝中国的要求,而且在对德和约上,明文规定把德国在山东的特权,全部转让给日本。北京政府竟准备在“和约”上签字,激起了中国人民的强烈反对。过程时间中心要求领导者主力结果1919年6月前北京外争主权,内除国贼;取消21条;反对在对德和约上签字;惩办卖国贼等陈独秀李大钊学生被镇压1919年6月后上海释放被捕学生,罢免卖国贼、拒绝在对德和约上签字等同上工人初步胜利性质: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意义: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工人阶级在运动中登上了历史的舞台,发挥了巨大的力量。五四运动发生于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之后,是世界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一部分,极大的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1.成立的基础(1)阶级基础——工人阶级的壮大,工人运动的发展(2)思想基础——马克思主义的传播(3)组织基础——早期党组织的建立2.中共一大(1)时间:1921.7.23务运动、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分析五四运动的性质要求学生掌握五四运动的口号、运动中心主力的变化结合新文化运动学习(2)地点:上海——嘉兴(3)内容:通过了党的纲领,确立了党的名称,明确了党的目标,选举了党的领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