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历史第六单元经济和社会生活一、知识导引(一)表解知识点1.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2.社会生活的变化(二)剖析重、难点1.如何正确理解“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曲折性”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状态下,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主要体现在其发展的三个阶段:从洋务运动到清朝末年是民族工业的萌芽阶段。1840年鸦片战争后,外国资本主义侵入,一方面截断了中国资本主义独立发展的道路,另一方面又逐步瓦解了封建自然经济,扩大了商品市场和劳动力市场,客观上为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19世纪60年代兴起洋务运动,洋务派兴办的近代企业刺激了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至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近代民族工业有了初步的发展。一战期间是民族工业的“黄金时代”。辛亥革命推翻帝制,为资本主义发展扫除了一些障碍,这是民族工业发展的内因;一战期间帝国主义放松对中国经济侵略,减少某些轻工业品的生产,客观上有利于中国轻工业品打入世界市场,成为中国民族工业进一步发展的外因另外,当时全国人民兴起抵制洋货、提倡国货运动,也为民族工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但是“黄金时代”是非常短暂的,第一,日本和美国的资本主义始终没有停止对中国的经济侵略;第二,第一次世界大战一结束,战胜的欧洲资本主义国家马上卷土重来,加紧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刚刚有所发展的民族工业又陷入停滞状态。一战后到新中国成立前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呈凋谢、萎缩的状态。一战后帝国主义卷土重来,中国的民族工业在外国资本主义经济侵略的压迫下日益萎缩;北洋军阀政府时期由于军阀的野蛮掠夺和勒索以及严重的自然灾害,使中国农业生产萎缩,民族工业凋敝,国民经济遭到严重破坏;国民政府统治时期,以蒋宋孔陈四大家族为首的官僚资产阶级控制着中国大部分财富,他们利用手中的权力操纵国家政府部门、金融机构,投机倒把,中饱私囊,中国民族工业在夹缝中生存异常艰难。2.影响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因素有哪些?阻碍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因素:(1)先天不足。与西方资本主义发展相比,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缺乏资本、人才、技术、市场和思想观念的准备。(2)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环境,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和束缚,这是阻碍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因素(3)后天畸形。由于先天不足,使民族工业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因而投资方向主要在轻工业领域,重工业基础薄弱,而且主要分布在沿海和通商口岸,这种工业结构和地区分布的失衡使民族工业呈畸形发展,未能形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4)近代中国政局长期动荡,使民族工业的发展缺乏稳定的社会环境。推动民族工业发展的因素:(1)西方列强的侵略,在给中华民族带来沉重灾难的同时,也不断地冲击着中国社会的生产方式和思想观念,瓦解着中国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客观上为民族工业的兴起和发展提供了某些条件和可能。(2)由于时代潮流的冲击和巩固统治的需要,清末至民国历届政府都鼓励兴办实业。(3)中国人民反帝爱国热情不断高涨,使“实业救国”具有日益广泛的社会基础,特别是抵制洋货,提倡国货运动不断兴起,有力地推动了民族工业的发展。(4)实业家们自强不息的爱国精神是支撑近代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动力和力量的源泉。3.如何正确理解“民族工业发展的特征”?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是决定民族工业发展特征的根本原因。特征一:发展短暂且艰难曲折。中国民族工业从一开始就受到本国封建势力和外国资本主义势力的双重压迫,丧失了独立发展的可能;清朝灭亡后,国内的封建势力并未彻底消灭仍然是制约其发展的重要因素;19世纪末20世纪初进入帝国主义阶段的西方国家以资本输出为主要手段加大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使中国民族工业发展更加举步维艰;军阀混战的局面和其进行的野蛮掠夺使得民族工业更加凋敝;在官僚资产阶级的压迫下民族工业的发展日益萎缩。纵观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情况,没有经历过任何长期的独立发展过程,走过的是一条艰难曲折的历程。特征二:发展不平衡,集中于轻工业和沿海地区。由于中国沿海地区是外国资本主义势力较早侵入的地区,这些地区受西方资本主义影响较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