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拓展与停滞的明清文明[单元内容分析]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统治登峰造极,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巩固。边疆和内地的联系空前紧密,工商业经济进一步发展,文化艺术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经过18世纪的康乾盛世,清王朝由盛而衰。学习这段历史,有助于认识盲目自大、闭关锁国政策对于中华民族发展的危害性。[单元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①1368年,朱元璋建立明朝。②1644年,清军入关,建立起对全国的统治。③1405年到1433年,郑和先后7次出使西洋,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④明末清初,一批欧洲传教士来到中国传播天主教,把西方文明带到中国,其代表人物是利玛窦。⑤徐光启是当时学习西方文化的士大夫中的佼佼者,他与利玛窦合作翻译了《几何原本》,其著作《农政全书》也吸收了一部分西方科技知识。⑥明清时期统治者对科举考试从格式到内容制定了一系列新规定,称为“八股取士”。⑦明清时期,景德镇、朱仙镇、汉口镇、佛山镇号称“四大名镇”。⑧1662年,郑成功从荷兰殖民者手中收复台湾。⑨清朝初期,清政府确立了“达赖喇嘛”和“班禅额尔德尼”的认定和册封制度。“金瓶掣签”是用中央政府制定的金瓶抽签决定达赖和班禅转世灵童的制度。⑩明清时期是中国古典小说发展的黄金时代,其中影响最大的“四大古典小说”是罗贯中的《三国演义》、施耐庵的《水浒传》、吴承恩的《西游记》和曹雪芹的《红楼梦》。⑾明代医学家李时珍编撰的《本草纲目》是当时中国医药学最杰出的代表。⑿明末科学家宋应星编写的《天工开物》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科技巨著。2.了解:①明太祖朱元璋废除丞相制,强化了皇帝的专制独裁统治。明成祖创立内阁制度,内阁逐渐成为全国行政的最高部门。清雍正帝起设立军机处,标志着专制皇权的进一步加强。②清朝康熙、雍正、乾隆年间,社会经济发展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史称“康乾盛世”。但是,清朝统治者实行闭关锁国政策,逐渐落后于世界。③文字狱在康熙、雍正、乾隆时期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④明代的景德镇被誉为“瓷都”,生产的瓷器行销全国和海外。⑤苏州城享有“丝绸之都”的美誉,同时也成为当时天下的商业大都会。⑥康熙时,清朝进军台湾,设台湾府,进一步加强了对台湾地区的管理。⑦乾隆年间,清政府确立了“金瓶掣签”制度,并规定驻藏大臣与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事务,这些措施有利于西藏政局的稳定和西藏与内地的联系。2.过程与方法(1)能至少运用一个材料,在讨论、辩论中以口头表达方式对某一历史事件或某一历史人物发表看法。(2)能就某一重大历史事件或重要历史人物,编写历史常识、小故事或说明。(3)围绕某一专题利用网络搜索引擎输入关键词找到多个相关的历史信息。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郑和下西洋以和平方式与各国进行友好往来,促进了明朝与亚非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2)明清时期的文字狱禁锢了知识分子的思想,严重阻碍了思想文化的发展,文字狱是中国文化发展史上的大浩劫。(3)八股取士是统治者推行愚民政策的产物,对中国学术文化发展产生了非常不利的影响。[单元教学建议]1.教学重点(1)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度在明清时期登峰造极,表现在哪些方面?文化专制的危害是什么?(2)明清时期,台湾、西藏等地区与内地的交流是如何进一步加强的?明清工商业城镇兴起的原因是什么?为什么说盛世表面下的内容是停滞落后?2.内容解析(1)登峰造极的专制集权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度在明清时期登峰造极,明朝统治者废除了实行一千多年的丞相制度,内阁代兴。清朝统治者进一步设立军机处,大臣对国家政务不得妄行建议,皇帝将军政大权集于一身。与极度的中央集权相配合的,是恐怖的特务统治和文字迫害以及禁锢思想的八股取士。无孔不入的厂卫特务,严密控制着上至官员、下至百姓的一言一行。八股取士造成读书人对八股文以外的科技、文艺漠不关心,“一心只读圣贤书”,扼杀了知识分子的创造力,对中国学术文化的发展造成毁灭性的灾难。频繁兴起的文字狱对思想、文化上稍有“越轨”表现的知识分子进行残酷迫害。对外则闭关锁国,禁止、限制与外界的文化、经济交流。明清时期,严密的监视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