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大庆市第二十七中学七年级语文上册《7月迹》学案苏教版一、课前准备:1、关于月亮的诗文:2、月亮一直是我们的话题,无论是古人的吟诵中,还是在今人的赞叹中,她总是充满着神秘,引起人们无限的遐想,今天,我们将随着贾平凹去追寻月的足迹,看看你能体会到哪些东西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1、文章写的是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的一件什么样的事情?时间:地点:归纳文章的线索:三、寻月过程,品味文本:预设问题:1、课文开头写“我们这些孩子,什么都觉得新鲜,常常又什么都不觉满足”,而结尾却说“大家都觉得满足了”,这是为什么?明确:不满足——满足——2、明确寻月过程:屋中之月——失望院中望月——争执杯中饮月——人人拥有沙滩之月——满足小结:3、“月亮是个好”,妹妹说的这句话如何理解?明确:点拨:好是什么?月亮的好体现在哪里?4、理解“我突然觉得,我们有了月亮,那无边无际的天空也是我们的了,那月亮不是我们按在天空上的印章吗?”明确:小结:月亮是美的,天空也是美的。无边无际的天空象征着世间所有美好的事物。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寻找到生活中的美,对美的追求,应该是人生的座右铭,对于你们是如此,对于我们每个人都是如此。5、经过同学们的讨论分析,我们对课文内容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现在,我想问一个问题——为什么文章要以月迹为标题?四、课外延伸根据下面提供的特定环境,填写相关的古代诗句:前几年中秋,我驻美使馆召开了部分留学生座谈会。主持人的发言引用了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一诗中的名句:。同学们的发言先后引用了张九龄的诗句:“海上生明月,。”李白的诗句:“举头望明月,。”杜甫的诗句:“,月是故乡明。”苏轼的诗句:“但愿人长久,。”王安石的诗句:“,明月何时照我还?”五、达标检测: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1)满盈()(2)倏()忽(3)袅()袅(4)依偎()(5)粗糙()(6)面面相觑()2.仔细揣摩下面两个语段的内容和写法,再仿写一个语段。当你生病在床上无法上学,同学们送来了鲜花和问候的时候,你也许会感到欣慰。——因为感受友情是一种快乐。当你为希望小学捐了两元钱,为灾区的学生捐出几本书的时候,你也许会感到充实。——因为帮助他人是一种快乐。3.阅读理解三妹是我们中最漂亮的,我们都羡慕起来:看着她的狂样儿,心里却有了一股嫉妒。我们便争执了起来,每个人都说月亮是属于自己的。奶奶从屋里端了一壶甜酒出来,给我们每个人倒了一小杯儿,说:“孩子们,瞧瞧你们的酒杯,你们都有一个月亮哩!”我们都看着那杯酒,果真里边就浮起一个小小的月亮的满圆。捧着,一动不动的,手刚一动,它便酥酥地颤,使人可怜儿的样子。大家都喝下肚去,月亮就在每一个人的心里了。奶奶说:“月亮是每个人的,它并没走,你们再去找吧。”(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段文字的意思。(2)本段文字在描写月亮时采用了动静结合的方法,请写出动态.描写和静态描写的内容各一句。动态:静态:(3)本文在写景叙事中蕴含着哲理,读了本段文字,你悟出了什么道理?1.(1)yíng(2)shū(3)niǎo(4)wēi(5)cāo(s)qù2.不设统一答案,要求叙事简明.结论正确,前句为所处情境体验,后句为感悟。参考答案:当你身处异乡孤立无助,有人向你伸出援助之手,你一也许会感到温暖。--一因为摆脱困境是一种快乐。3.酒杯捞月。(意思对即可);动态:手刚一动,它便酥酥地颤。静态:果真里边就浮起一个小小的月亮的满圆;生活中美好的东西是属于每个人的,关键是主动地追求。《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杜甫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王安石诗:“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