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朱元思书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一些文言知识,积累一些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句式。2.分析、理解文章每段内容,从而理解全篇。3.引导学生品味赏析文章的意境美、志趣美、语言美,培养对语言文字的感悟能力,逐步提高鉴赏水平。教学重难点:1、积累一些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句式。2、背诵课文。3、引导学生感受作品的意境美、志趣美、语言美。学法指导:朗读法,点拨法,合作探究教具准备:多媒体,视频教学过程:一:导入:古人说:“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与自然融为一体是文人学士的共同追求。他们用心灵观察体会自然万物之美,赋予山水灵性、情感以至生命。吴均的《与朱元思书》为我们留下了独具特色的富春江景,让我们悉心体味、尽情观赏。二:检查预习。1、给加点的字注音。韵yùn飘荡dàng负势fùshì轩邈miǎo泠líng嘤yīng缥碧piǎo横柯kē窥谷kuī鸢yuān和鸣hé戾天lì息心xī经纶lún2、查工具书,解释下列词语:①寒树:使人看了感到有寒凉之意的树。②负势竞上:凭依(高峻的)形势,争着向上。这一句说的是“高山”,不是“寒树”。③轩邈:轩,高;邈,远。这两个字在这里作动词用,意思是这些高山仿佛都在争着往高处和远处伸展。④泠泠:形容水声的清越。⑤相鸣:互相和鸣。⑥戾天:到天上;戾,至。⑦息心:平息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心。⑧经伦:筹划、治理。⑨忘反:流连忘返;“反”同“返”。⑩横柯上蔽:横斜的树枝在上边遮蔽着。上,在上,名词作状语。3、了解作者:吴均,南朝梁文学家、史学家。字叔庠,吴兴故鄣(今浙江省安吉县)人。家世寒贱,好学有俊才,沈约尝见均文,颇为称赞。初任郡主簿,后官奉朝清。他有志于历史著述,欲撰《齐书》,求借齐起居注及群臣行状,武帝不许,遂私撰《齐春秋》,因实录齐梁间的历史而触怒梁武帝,遭焚书免官的迫害。今存诗一百余首,所作多抒发郁勃不平之气和怀才不遇之慨。如《赠王桂阳》,流露出贫寒之士难于显达的愤激情绪,“松生数寸时,遂为草所没”即为一例。此外,一些写景小诗也颇著名,如《山中杂诗》,诗中有画,自成一格,颇具刚健清新的特色。其文工于写景,尤以小品书札见称,如《与施从事书》《与顾章书》《与朱元思书》等,表现了流连山水的生活情趣,风格简淡清新,是历来传诵的骈文名作。他在当时文坛上影响很大,《南史》说:“均文体清拔,有古气,好事者或学之,谓为‘吴均体’。”另著有《续齐谐记》,是当时志怪小说中艺术成就较高的作品,文字明净可观,其中“阳羡书生”一则,情节奇幻,为人称赏。三:问题导学。1、分析课文从哪些方面来写的?奇山、异水2、从整体色彩看,最合适的原句是什么?风烟俱净,天山共色。3.全文的中心句:奇山异水,天下独绝。4.第二段是如何写水的?这部分以简练传神的笔法从静态和动态两方面描写富春江的异水。水之清,水之急都突出了"异"之特点。5、请看课文中的水,用原文中的哪几句描述最合适?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6.作者写奇山是从哪些角度来写的?写了哪几种景物?视觉:高山寒树、轩邈成峰听觉:泉水作响、好鸟成韵、蝉转不穷、猿叫无绝板书设计:课后反思: